影响Mysql性能的几个重要参数说明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如果用Innodb,那么这是一个重要变量。相对于MyISAM来说,Innodb对于buffer size更敏感。MySIAM可能对于大数据量使用默认的key_buffer_size也还好,但Innodb在大数据量时用默认值就感觉在爬了。 Innodb的缓冲池会缓存数据和索引,所以不需要给系统的缓存留空间,如果只用Innodb,可以把这个值设为内存的70%-80%。和 key_buffer相同,如果数据量比较小也不怎么增加,那么不要把这个值设太高也可以提高内存的使用率。
innodb_additional_pool_size
这个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至少是当操作系统能合理分配内存时。但你可能仍需要设成20M或更多一点以看Innodb会分配多少内存做其他用途。
innodb_log_file_size
对于写很多尤其是大数据量时非常重要。要注意,大的文件提供更高的性能,但数据库恢复时会用更多的时间。我一般用64M-512M,具体取决于服务器的空间。
innodb_log_buffer_size
默认值对于多数中等写操作和事务短的运用都是可以的。如果经常做更新或者使用了很多blob数据,应该增大这个值。但太大了也是浪费内存,因为1秒钟总会 flush(这个词的中文怎么说呢?)一次,所以不需要设到超过1秒的需求。8M-16M一般应该够了。小的运用可以设更小一点。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这个很管用)
抱怨Innodb比MyISAM慢 100倍?那么你大概是忘了调整这个值。默认值1的意思是每一次事务提交或事务外的指令都需要把日志写入(flush)硬盘,这是很费时的。特别是使用电池供电缓存(Battery backed up cache)时。设成2对于很多运用,特别是从MyISAM表转过来的是可以的,它的意思是不写入硬盘而是写入系统缓存。日志仍然会每秒flush到硬盘,所以你一般不会丢失超过1-2秒的更新。设成0会更快一点,但安全方面比较差,即使MySQL挂了也可能会丢失事务的数据。而值2只会在整个操作系统挂了时才可能丢数据。
相关文档:
Dos进入MySql的bin目录,执行:mysqldump -h远程数据库IP 数据库名字 -u远程数据库用户名 -p远程数据库密码 --add-drop-table | mysql 本地数据库名字 -u本地数据库用户名 -p本地数据库密码
在局域网内测试成功 ......
linux:
如果 MySQL 正在运行,首先杀之: killall -TERM mysqld。
启动 MySQL :/usr/bin/safe_mysqld --skip-grant-tables &
就可以不需要密码就进入 MySQL 了。
然后就是
>use mysql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new_pass") where user="root";
>flush privileges;
重新杀 MySQL , ......
=== 稍后再整理
mysql
4.0到mysql
5.0的数据导入出现乱码的解决方案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
2007-02-08 17:09 -
阅读:485 - 评论
:0
最近做mysql
4.0到mysql
5.0的数据转化工作,发现乱码
无数,观博客无数心得如下:
*mysql
中文亂碼的原因
mysql
會出現中文 ......
MySQL+PHP产生乱码原因:
◆ MySQL数据库默认的编码是utf8,如果这种编码与你的PHP网页不一致,可能就会造成MySQL乱码;
◆ MySQL中创建表时会让你选择一种编码,如果这种编码与你的网页编码不一致,也可能造成MySQL乱码;
◆ MySQL创建表时添加字段是可以选择编码的,如果这种编码与你的网页编码不一致,也可能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