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高性能SQL语句的35条方法分析
(1)整合简单,无关联的数据库访问:
如果你有几个简单的数据库查询语句,你可以把它们整合到一个查询中(即使它们之间没有关系)
(2)删除重复记录:
最高效的删除重复记录方法 ( 因为使用了ROWID)例子:
DELETE from EMP E WHERE E.ROWID > (SELECT MIN(X.ROWID)
from EMP X WHERE X.EMP_NO = E.EMP_NO);
(3)用TRUNCATE替代DELETE:
当删除表中的记录时,在通常情况下, 回滚段(rollback segments ) 用来存放可以被恢复的信息. 如果你没有COMMIT事务,ORACLE会将数据恢复到删除之前的状态(准确地说是恢复到执行删除命令之前的状况) 而当运用TRUNCATE时, 回滚段不再存放任何可被恢复的信息.当命令运行后,数据不能被恢复.因此很少的资源被调用,执行时间也会很短. (译者按: TRUNCATE只在删除全表适用,TRUNCATE是DDL不是DML)
(4)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只在基于规则的优化器中有效):
ORACLE 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基础表 driving table)将被最先处理,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你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如果有3个以上的表连接查询, 那就需要选择交叉表(intersection table)作为基础表, 交叉表是指那个被其它表所引用的表.
(5)WHERE子句中的连接顺序.:
ORACLE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根据这个原理,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其它WHERE条件之前, 那些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
(6)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 * ':
ORACLE在解析的过程中, 会将'*' 依次转换成所有的列名, 这个工作是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 这意味着将耗费更多的时间
(7)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ORACLE在内部执行了许多工作: 解析SQL语句, 估算索引的利用率, 绑定变量 , 读数据块等;
(8)在SQL*Plus , SQL*Forms和Pro*C中重新设置ARRAYSIZE参数, 可以增加每次数据库访问的检索数据量 ,建议值为200
(9)使用DECODE函数来减少处理时间:
使用DECODE函数可以避免重复扫瞄相同记录或重复连接相同的表.
(11) 用Where子句替换HAVING子句:
避免使用HAVING子句, HAVING 只会在检索出所有记录之后才对结果集进行过滤. 这个处理需要排序,总计等操作. 如果能通过WHERE子句限制记录的数目,那就能减少这方面的开销.
相关文档:
OUTPUT子句是SQL Server 2005 中对INSERT、UPDATE和DELETE新增的,今天看见园子里有人提起(SQL2005中返回修改后的数据),就在这里记录一下它的语法。
OUTPUT { DELETED | INSERTED | from_table_name }. {* | column_name } [,...n]
&nbs ......
“Where” 是一个约束声明,使用Where来约束来之数据库的数据,Where是在结果返回之前起作用的,且Where中不能使用聚合函数。
“Having”是一个过滤声明,是在查询返回结果集以后对查询结果进行的过滤操作,在Having中可以使用聚合函数。
在说区别之前,得先介绍GROUP BY这个子句,而在说GROUP子句前 ......
今天发现在使用PL/SQL时,无法登陆。经过群里朋友的帮忙,最后圆满解决,现留个记录以便以后可查。
<!--
/* Font Definitions */
@font-face
{font-family:宋体;
panose-1:2 1 6 0 3 1 1 1 1 1;
mso-font-alt:SimSun;
mso-font-charset:134;
mso-generic-font-family:auto;
mso-font-pitch:variable;
......
mysql> create table testdate(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 time date);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30 sec)
mysql> insert into testdate(time) values('2010-4-23');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