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中医-滑盖散?



华盖散  【主治】:风寒哮喘  【配伍】:麻黄,紫苏,杏仁,橘红,桑白皮,茯苓,甘草。  【用法】:上为细末,用羊肺1个(心血不透者),切细研烂,与药末拌和,再研匀,药尽为度。将药泥在土墙上,以湿纸七重盖覆,每日去纸一重,七日药就,候干刮下,再研,罗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盐汤或米饮调下,一日二次。  【方解】:麻黄、紫苏,泻肺以祛风寒,杏仁、橘红,理肺化痰,桑皮泻肺止哮,茯苓淡渗利湿,甘草和中。   华盖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  【组成】赤茯苓(去黑皮) 甜葶苈(隔纸炒) 桑根白皮(锉)各30克 大黄15克(湿纸裹,煨熟)  【用法】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3克,食后、临卧用生姜汤调下。  【主治】肺痈,气喘咳嗽,胸膈满闷,口干烦热,及吐血。  华盖散  【来源】《博济方》卷二。  【组成】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15克(炙)  【用法】上药同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克,煎至90毫升,食后温服。  【功效】宣肺化痰,止...

“中医-滑盖散?” 的相关文章

中医里谈饮是?



华人,末了还是拄着拐杖来大陆寻根问宗。这种叶落归根的观念,人文精神,不能不说是和中国人饮食积淀相通合,它使中华民族那么地富有凝聚力,让中国的民俗那么地富有人情味。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

中医怎样把脉?



1。时间  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因为清晨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不能诊脉。
  总的来说,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患者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医生也要平心静气,然后开始诊脉。诊室也要保持安静。在特殊的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患者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
  2体位
  要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平放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仰掌,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市枕,这样可使气血运行无阻,以反映机体的真正脉象。
  3。指法
  ...

耳鸣的中医治疗方法?该怎么治疗?经常呼吸困难的



1、风热侵袭型 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这一证型的调理,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调理,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2、肝火上扰型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

学习中医的方法?



一、坚持终身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 年轻中医在校读了很多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读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 1.学好基础理论:纵观历代名医的形成,都是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过拜师学习而成名的。因此,毕业之后,要重温教科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各科知识和现代化科学及西医学有关知识。 2.学好经典著作: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医学发展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学知识宝库的核心内容。因此,学中医,精读经典尤为重要。《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

中医:三焦是什么???



1、作为六腑之三焦,其与心包通过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有具体形态结构,至于对应西医解剖学的何脏器组织,众说纷纭。大部分认为是肠系膜和大小网膜等组织。“三焦者,决读之官,水道出焉。”主要疏通水道,运行水液。2、作为部位之三焦,主通行诸气、运行水液。上焦心肺,输布气血;中焦脾胃肝胆,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生精微,上注肺脉;下焦肾膀胱大肠,泌别清浊,排泄废物。3、温病三焦作为辩证纲领,与前两者异。指邪气深入的浅深的病理阶段。



三焦,为六腑...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