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有什么较好的养生之法




古代文人养生八法:在中国古代的文人中,无论是文学家、思想理论家,还是医学家,活至六、七十岁,甚至八、九十岁高寿者,不乏其人。他们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摸索出许多养生方法,这对我们后人,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借鉴。一、睡眠法:南宋大诗人陆游,享年八十五岁,一生为后世留下九千余首诗篇,其养生方法是注重睡眠。他晚间读书,一般以二更鼓尽(晚十点左右)为限度。睡眠是消除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的最好方法。经常熬夜,必然头昏脑胀,不仅妨碍记忆、思维能力、而且影响人的寿命。二、静坐法:北宋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苏轼推崇静坐养生法。静坐法要求坐姿端正,两目微闭,全身放松呼吸,宁神静志,意守丹田。每次静坐时间可在十五分钟至半小时,是持续用脑过程中一种良好的休息方法。三、散步法:散步是一种轻微活动,对长期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尤为适合。古人强调每次进餐后不宜马上坐下工作或上床就寝。如南朝齐梁的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就说过:‘饮食不可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散步时应徐步缓行,年老体弱者还不妨带一根拐杖,必要时可驻足而歇息。四、沐浴法...

“有什么较好的养生之法” 的相关文章

春天养生吃什么好?



吃:多甘少酸是春季饮食原则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在“补”的问题上,健康人完全可以不用进补,而有慢性病的人则可按照春夏养阳的原则,及时咨询医师进行辩证调治,这样既能控制旧疾,还能预防新病,或在医师指导下以各种参进行调养,增强体质,但千万不要滥用补药。中医专家介绍,眼下人们...

那个湖南台播出《百科全书》请了个养生专家听说他是冒牌的他叫什么阿?



张悟本
养生食疗专家,著有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2010年2月做客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节目后,其知名度也迅速提高。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其有学历造假的嫌疑,书中宣扬的“绿豆治百病大法”引发市场绿豆涨价,其食疗理念也遭到专家质疑。2010年5月26日,张悟本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媒体质疑,他出示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对其疗效进行的抽样调查和分析报告。但“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称号,被上述2家单位指认子虚乌有。湖南卫视《百科全说》被传2010年6月7日停...

养身和养生有区别吗



“养”是保养、养护、调养、补养、休养、养心、养性、养神及养精蓄锐等意思。 生”是生命、生育、生长、生活、生存、长生、生生不息等意思。    养生需要养德行,养性情,调阴阳,和气血,顺自然,谨五味,强体魄等。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

秋天有哪些养生食谱



你好,朋友!你不妨看看:立秋”以后,虽然还不是真正进入秋天,但至少是即将从暑热天气走出来了。“立秋”节气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早晚温差逐渐拉大,晚上已有凉的感觉。但是,此时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多事之秋”。入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即可发生腹泻。婴幼儿在此时段为腹泻的易感人群,所以“秋季腹泻”患者多为婴幼儿。“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被称为“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所以容易感到疲乏。精神调养 “立秋”...

夏季有哪养生食谱?



一、白菜粥
  1. 将大白菜择洗干净,切成粗丝;
  2. 姜洗净切成丝备用;
  3.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4. 坐锅点火,倒入猪油烧热,下白菜、姜丝煸炒,起锅盛入碗内;
  5. 取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倒入粳米,用旺火烧沸;
  6. 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将成时,加入炒白菜,调入盐,味精拌匀;
  7. 将粥再略煮片刻即成。
  二、杭式果羹
  1. 先将鲜板栗用刀纵向斩一刀,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
  2. 离火,加入适量冷水,倒入大碗内;
  3. 将板栗趁热剥去皮壳,放入盘内...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