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上火在西医上称什么?
火”是中医的‘六淫’(风 、 寒、 暑、 湿、 燥、火)理论中的一项。‘六淫’是中医‘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所以又称其为\"六邪\"。不难看出这里的‘火’指的是一种病因。而通常病人说有上火,多指口干、舌燥、唇裂、目赤、耳鸣,甚则微咳。 按中医理论,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西医里没有上火的概念,只有发热。按中医指上火的病人很少表现发烧。由于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融合,所以有很多临床上的具体问题还无法“结合”,这也正是我们当代的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大任。
上火”、病毒与中毒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嘴里长了小泡、溃疡,牙齿疼痛、出血,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是个中国人都知道你“上火”了,有的地方(比如我的老家)也把它叫做“虚火”,这似乎是比较“规范”的中...
“中医的上火在西医上称什么?” 的相关文章
中医看舌头能诊断病情吗
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其中望诊就包括望舌诊断,也叫舌诊
1.望舌质
(1)舌神: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润和灵动方面。察舌神之法,关键在于辨荣枯。
荣者,荣润而有光彩,表现为舌的运动灵活,舌色红润,鲜明光泽、富有生气,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枯者,枯晦而无光彩,表现为舌的运动不灵,舌质干枯,晦暗无光,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可见舌神之有无,反映了脏腑、气血、津液之盛衰,关系到疾病预后的吉凶。
(2)舌色:色,即舌质的颜色。一般可分为淡白、淡红、红、绛、紫、青几种。除淡红色为正常舌色外,其余...
谁有描写中医疗法或中药药名的歌赋?
看看中药方剂的方歌吧都不错例如: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药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三补三泻滋肾水,肾阴不足最相宜。
百病赋 百病俞穴,再三用心.卤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悬颅颌厌之中,偏头疼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疼难禁.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鸣有声,听会宜攻;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攀睛攻胆俞少泽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觉慌慌,急取养老天柱;观其...
学好中医需要多长时间
朋友,要成为中医中的高手,一位老中医说的好,长到老,学到老。以下的介绍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在一般人的脑海里总有一个印象;“医难学”。究竟难在何处?可以把它概括成四个方面:1.中医属于古典文化遗产之一,不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是很难理解古典医籍的,2.学习中医,必须背诵一些有关歌诀,否则很难指导临床,运用自如;3.初学者在疑难重病错综复杂的症状面前,往往判断不出症结所在,甚至被难得手足无措、额上出汗,4. 虽然辨证清楚,往往在选方遣药上不够切当,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些难处,乃为初学者的共同感觉。怎样克服这些难处使之转化为易...
中医中,湿浊、积滞是什么意思、
湿浊和积滞主要表示的是这2类的病邪~通过外在表现可以知道是否有湿浊和积滞~湿浊,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的活动,因此可以见表现为神疲乏力,关节屈伸不利,大便烂,小便浊,舌苔厚腻滑,舌胖大有齿痕~积滞属于西医学慢性消化功能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等。因为按照中医的说法,导致积滞的原因有脾胃损伤和脾胃虚弱两种;另一方面,气虚按中医术语来讲,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
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痛经吗?
痛经要分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气血虚弱型、湿热瘀阻型等。气滞血瘀型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量少有血块乳房胀痛不舒;寒凝血瘀型表现为经期或经前小腹冷痛拒按,得温痛减,经期退后,经色暗有瘀块,畏寒怕冷;气血虚弱型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量少色淡,面色无华,头晕乏力;湿热瘀阻型表现为小腹胀痛不舒,有热感,经量多且经期延长,色暗红,质粘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有异味。寒凝血瘀型和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因为血得寒则凝,气滞则血不行,所以经期要保持心情乐观开朗,不吃生冷。建议你找一个老中医看看,根据你的具体病情遣方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