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应注意什么?
注意平和,只有达到阴阳平横,才是最佳境界
“中医养生应注意什么?” 的相关文章
养身和养生有区别吗
“养”是保养、养护、调养、补养、休养、养心、养性、养神及养精蓄锐等意思。 生”是生命、生育、生长、生活、生存、长生、生生不息等意思。 养生需要养德行,养性情,调阴阳,和气血,顺自然,谨五味,强体魄等。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
张仲景对中医养生学的贡献
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曾抨击那些不注重摄养身体的人是“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至于养生大法,它非常重视“治未病”。他在《金匮要略》开篇第一句就直陈“上工治未病,何也?”接着他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例,阐述了预防疾病的方法。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必然受大自然的支配。是能动的顺从大自然的变化,还是被动的接受大自然的约束,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张仲景认为人的能动性应当占主导地位。他形象地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人怎样才能象轻舟那...
春季养生妙招?
按我国中医观点,春季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因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注意在春季养阳。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因此,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营养原则1、选择热量较高的主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早春时节,气温仍较寒冷,人体...
傅老大的养生之道科学吗?
冬季养生 冬季在抵御寒气的同时,也要注意,散寒助阳的温性食物往往含热量偏高,食用后体内容易积热,常吃会导致肺火旺盛,表现为口干、舌燥等。如何才能压住“燥气”呢?中医认为,最好选择一些“甘寒”食品,也就是属性偏凉的食物来制约。 在冬天,可选择的“甘寒”食物比较多。比如,可在进补的热性食物中添加点甘草、茯苓等凉性药材来减少热性,避免进补后体质过于燥热。平时的饮食中,也可以选用凉性食物,如龟、鳖、兔肉、鸭肉、鹅肉、鸡肉、鸡蛋、海带、海参、蜂蜜、芝麻、银耳、莲子、百合、白萝卜、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生梨、苹果等。冬...
衣食住行与中医养生
冬天迈着它傲然冷峻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气势不容我们亲近,那麽,我们需要想一些和这个“不近人情的冬天”相处的办法,才能平安健康的和它擦肩而过! 除了冷,冬天给我们最明显的感觉还有白天很短,夜晚很长,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曾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不仅说出了“昼短夜长”还道出了冬季要“藏”的养生法则。冬季气候干燥寒冷不适合在外环境中呆很久,毕竟户外的温度和身体的温度相差很远,尤其是体弱的老年人,身体的调节能力差一些,不太适合户外活动,即便是活动也要选阳光温煦的中午,且不宜太久。至于中年人,奔波一天了,吃完了晚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