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体质虚弱的人怎么增强体质?

[虚性体质体弱多病,宜吃补性食物]
虚性体质与寒性体质十分相似,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会流冷汗,列举症状如下:
1 体虚盗汗、手心常湿、晚上常流冷汗。
2 元气不足,对病毒的抵抗力减弱,免疫力差。
3 脸色苍白,行动无力。
临床上,体弱多病者多数虚症。
虚性体质的人应该常选择补性食物,补性食物可增进体力,恢复元气,诸如:高丽参、红枣、栗子、山药、樱桃、胡麻、造米、小麦、莲藕 等。 我曾亲自听一位重症患者说:中医师叫他每天泡1次高丽参,1次只用3片,每天冲泡沸水来饮用,这3片高丽参要连续泡饮三天,所以第二天味道比较淡,第三天就更淡了,平常放冰箱冷藏避免腐坏,竟然喝没多久,脸色就变得十分红润。
虚性体质的人每天若能吃1次[山药莲子红枣汤],抵抗力就会逐渐增强,其中[山药]尤其含有天然荷尔蒙的前驱物质,对中年以后的妇女帮助甚大。 但是补性食物的摄取量要节制,不可吃过量。 笔者曾听一位偏头痛十余年的妇人说:就是因为在某一天吃了太多糖炒栗子,然后引发偏头痛,一痛就是十几年,所以奉劝大家经过煎炒的补性食物千万要少量进食。
[实性体质受便秘之苦,可吃泻性食物]
实性体质的特征是:
1 身体缺乏排毒功能,即...

“体质虚弱的人怎么增强体质?” 的相关文章

痰湿性体质的人的饮食应该注意哪些?

湿体质的人饮食宜清淡,常吃的食物可选海带、冬瓜、荷叶、山楂、赤小豆、扁豆、枇杷叶等。体形肥胖的痰湿质人,一定要少吃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另外要提醒的是,晚饭要少吃。   一般中医里认为,黏的东西是可以补脾补气的,但对痰湿体质的人来说,有些甜黏的食物却不能吃,因为它不但不补脾,还会影响其功能。比如,山药是黏的,但它滑润、好消化、不滋腻,就适合痰湿体质的人;而元宵、奶油炸糕中包含了大量的糖、油,又甜又腻,很不好消化,会影响到脾气的功能而生痰。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款适合痰湿体质者的佳品。
  山药冬瓜汤:山药50克,冬瓜150克放至锅中文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可健脾、益气、利湿。
 ...

急需一篇湿性心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教案

风湿性心脏病 * 病因及简介: 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 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在成人心血管疾病中, 本病约占40%,多数病人为20至40岁的青壮年,女性稍多。临床上以单 纯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占70%至80%,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次之 ,占20%至30%。 * 临床表征: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关闭不全,但外科治 疗时的观察证明,单纯二尖瓣狭窄...

寒性体质与热性体质的区别与症状

寒性体质和热性体质的根本区别
寒性体质的特征是偏瘦,怕冷,性格内向,精力不足,精神抑郁,容易疲劳,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缓而弱。你的体质也是偏寒。饮食习惯就能可改变体质的寒、热性,少吃生冷食物和寒性的水果.青菜,广东人有煲老火汤改变寒性体质的习惯。


从中医角度来看,体质有“寒性”或“热性”之分。
热性体质的人通常易流汗,所以一般都不会有水肿问题,但很容易因饮食过量,而出现便秘的情形,大量的宿便积存就变成小肚腩。所以热性体质的人要减肥就要先解决便秘的问题,把宿便清除,多吃属凉性而纤维较重的蔬菜,平衡体质之余,更可以收清除宿便之效。
寒性体质的人因为血液循环不好,所以容易手脚冰冷,但偏偏他们...

什么样的人是温热体质?

下面列出阴虚﹐阳虚体质不舒服时的典型特徵﹕

阴虚体质﹕ 面红﹐ 咽干口燥﹐ 舌红少苔﹐五心 烦热﹐潮热 盗汗﹐ 头晕目眩﹐
失眠多梦﹐两眼干涩﹐等等。

阳虚体质﹕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寒怕冷﹐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腰酸膝软﹐
下肢发冷或手脚发凉﹐舌淡苔白﹐腹冷喜温﹐等等。

第三章列出其他五种体质不舒服时的典型症状﹐抄录如下﹕

一。燥性体质﹕燥则易伤津液﹐症状为乾咳少痰﹐咽干鼻燥﹐舌干少津﹐牙龈红肿﹐
咽候作痛﹐乾燥无汗﹐等等。

二。风性体质﹕往往与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例如﹐风热为发热﹑咳嗽﹑口渴﹑舌
红苔黄﹑口燥目赤等﹔风湿为骨节烦...

湿热体质该怎样改善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第一篇:  &n...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