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
始发生后l h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不论是否知道
病人已患有心脏病,其死亡的时间与方式是意外的和未预期的。
心脏性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所有生物学功能不可逆
性的停止,而后者通过紧急治疗干预有逆转的可能。
【诊断要点】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几乎均发生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
人,其中约80%的基本病因是冠心病。但文献上亦有报道少数无
心脏病证据(临床及组织学检查)的“正常人”发生猝死。心脏性猝
死是心脏病死亡的最常见形式。
1.发病特点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发病高峰:一在出生后至6个月,二在
45~75岁。其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平行。心脏骤停和心
脏性猝死的临床特征由4个部分组成:
(1)前驱症状 在心脏猝死前几周~几个月通常可有胸痛、心
悸、呼吸困难、软弱、乏力及其他许多非特异性主诉,在发生心脏骤
停前几小时或几分钟内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缺血或心力衰竭等更
为特异的心脏疾病症状。
(2)终末事件开始 指心血管状态发生急剧改变与心脏骤停
发生前的一段时间...
始发生后l h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不论是否知道
病人已患有心脏病,其死亡的时间与方式是意外的和未预期的。
心脏性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所有生物学功能不可逆
性的停止,而后者通过紧急治疗干预有逆转的可能。
【诊断要点】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几乎均发生在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
人,其中约80%的基本病因是冠心病。但文献上亦有报道少数无
心脏病证据(临床及组织学检查)的“正常人”发生猝死。心脏性猝
死是心脏病死亡的最常见形式。
1.发病特点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发病高峰:一在出生后至6个月,二在
45~75岁。其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平行。心脏骤停和心
脏性猝死的临床特征由4个部分组成:
(1)前驱症状 在心脏猝死前几周~几个月通常可有胸痛、心
悸、呼吸困难、软弱、乏力及其他许多非特异性主诉,在发生心脏骤
停前几小时或几分钟内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缺血或心力衰竭等更
为特异的心脏疾病症状。
(2)终末事件开始 指心血管状态发生急剧改变与心脏骤停
发生前的一段时间...
“心脏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 的相关文章
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之间停止跳动,或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还有些重要器官比如脑,会因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突然之间的死亡,医学上称为猝死。 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眶上 、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声,可判定病有已有心跳骤停。
1. 有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触电、溺水、麻醉及手术等病史。
2. 心脏骤停是一种临终前状态,必须强调争分夺秒简要询问有无双眼上翻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心脏骤停的先兆症状。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
1. 有无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触电、溺水、麻醉及手术等病史。
2. 心脏骤停是一种临终前状态,必须强调争分夺秒简要询问有无双眼上翻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心脏骤停的先兆症状。
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
心脏骤停是什么疾病
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和颈动脉搏动消失,需立即行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抢救讲究争分夺秒。
心血关堵塞
心肌梗塞吧~~好像~~
(1)当机立断。当心搏骤停的诊断很可能成立时,即应立刻治疗。如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和颈动脉搏动消失,即可作出诊断,立即抢救,不应等待肯定的诊断。因延迟抢救比对无需抢救的病人误予抢救的危险性大。
(2)分秒必争,就地抢救。不搬运病人,不等待别人,立即动手。因心脏停搏时间越短,全身组织特别是大脑缺氧性损伤越轻,恢复的机会越大。
(3)全面安排。首先争取时间,尽快用人工恢复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立即呼救,设法得到援助。迅速接上心电图和建立静脉...
心血关堵塞
心肌梗塞吧~~好像~~
(1)当机立断。当心搏骤停的诊断很可能成立时,即应立刻治疗。如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和颈动脉搏动消失,即可作出诊断,立即抢救,不应等待肯定的诊断。因延迟抢救比对无需抢救的病人误予抢救的危险性大。
(2)分秒必争,就地抢救。不搬运病人,不等待别人,立即动手。因心脏停搏时间越短,全身组织特别是大脑缺氧性损伤越轻,恢复的机会越大。
(3)全面安排。首先争取时间,尽快用人工恢复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立即呼救,设法得到援助。迅速接上心电图和建立静脉...
原发性心脏骤停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心脏骤停 一 是冠心病的一种 ———— 心脏骤...
心脏骤停患者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一旦确定心脏骤停,病人意识消失,应立即予初级心肺复苏。一、通气道,保持气道内无异物、分泌物,压额,提下颌,使气道通畅。二、心肺复苏,选胸骨中下1/3处为按压点,利用身体重心力量垂直下压,手指不要碰到胸壁,按压4--5cm,频率为100次/分,有条件者行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两者比例为30:2,为一个周期。复苏有效的指证:1、意识渐渐恢复;2、大动脉可触及波动;3、末梢循环改善。辅助药物为后期心肺脑复苏的药物治疗。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回答较为简单,大侠们可以补充,促进大家学习)
1. 院前急救(第一期复苏)
(1)畅通气道:输氧。
(2)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
1. 院前急救(第一期复苏)
(1)畅通气道:输氧。
(2)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
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有哪些抢救方案
一旦发现心跳骤停者,应尽快使病人就地平卧,迅速掏出咽部呕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或倒流入肺,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在患者心前区用拳叩击,拳击力中等,连续3-4次,心跳可能因此而恢复。如果拳击数次无效,应立即改为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解开病人的衣领及腰带,使之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使患者头部后仰,然后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施行者一手将患者的口张开,另一手捏紧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向患者口中吹气,吹毕再用两手按压患者胸部,协助呼气。人工呼吸常与胸外心脏挤压同时进行,可每按压胸部5次吹气一次;如果急救者只有一人,同时兼作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则每按压15次,较快地连续吹气2次。病人躺在地上或硬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