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天冷了,怎么样防止手冻疮?


冻疮发生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许多人一旦患冻疮后,每年一到冬季就复发。冻疮以幼儿、小学生最多见。手足、耳廓部位最易发生。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迁延不愈者有硬结。重冻疮可遗留疤痕,对冷过敏
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长时间生活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易患本病。

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此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

预防冻疮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干燥、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易受冻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以保护皮肤。未破溃的冻疮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间用辣椒煎水局部烫洗,有一定效果。已成溃疡时应用5%硼酸软膏、红霉毒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猪油30%蜂蜜70%)...

“天冷了,怎么样防止手冻疮?” 的相关文章

???????????

???5?
1??? ??????????????????????????
2???? ??????????????????????????????????????????????
3?? ?????????????SBP90MHG?20mmHG??????
4? ????????????????????/??mmHG????????0.5???10~15???2.0????
5 ???????????????????25ML/H???????????????????????????30ML/H?????
????????????
??

2.1 ?

???????????...

手上被冻肿了,有没有什么办法消肿?

治冻疮的良方哦 1.手脚的冻疮用60-70度的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边泡边按摩受冻部位.每天3-4次.有预防或治疗作用.2.“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对于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3.冻疮刚刚开始时,涂抹上冻疮膏后每天早中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有时间的还可以多用几次;比较舒服,易于接受;脸上的还可用热敷的方法;几天后就没有了。 4.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

什么是休克?

休克(shock)是一种急性组织灌注量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各科严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休克的共同特征是有效循环量不足,组织和细胞的血液灌注虽经代偿仍受到严重的限制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脏器功能障碍和细胞的代谢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因此,休克的发病规律一般是从代偿性低血压(组织灌注减少)发展到微循环衰竭最后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和细胞死亡。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血压下降,收缩压降低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67kpa(20mmHg),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和肢端紫绀浅表静脉萎陷,脉搏细弱,全身无力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甚...

怎样预防手冻烂?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之一,在气温10℃以下的湿冷环境中易发生。冻疮好发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颊等处,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初起损害为局部性红斑或暗红带紫色肿块,触之冰凉,有痒感,受热后痒感加剧。重者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或白色浆液,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

冻疮主要由冬季寒冷、潮湿或鞋袜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所致。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缺血,代谢异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淤血,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水疱形成,乃至组织坏死。此外,肢端血液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少运动、营养不良、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是导致冻疮的诱因。某些慢性疾病如贫血、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类风湿关节炎等,亦可引起冻...

冬天手肿是什么原因

冻疮(pernio)是一种发生于寒冷季节的末梢部位皮肤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疾病. 流行特征 是冬季常见病,一般在气温10℃以下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在春夏秋季,人体会自行修复,但这六、七个月时间很难完全修复。)。 病因和发病机制 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空气中,加上患者末梢血液循环较差为主要发病因素,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户外工作及慢性消耗疾病均可为本病诱因.受冻部位的皮下动脉由于寒冷的刺激而收缩,导致血流淤滞、组织缺氧引起细胞损伤,如受冻时间较长,动脉持续痉挛,导致血管麻痹而出现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引发本病. ...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