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嗜睡
人们通常认为睡眠是被动的休息,其实不然,睡眠实际上是贮存、整合人的记忆、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的很重要的过程。比如人的生长激素,只有在人的深睡眠中才会达到高峰。所以睡眠对于儿童、成人都特别重要。 目前睡眠障碍可分为5类: 第一、睡眠不足,即失眠; 第二、睡不醒,总是想睡; 第三、时间倒错,白天睡觉,晚上睡不着; 第四、由于社会因素、生活习惯等影响了正常的生活频率,比如人为地加班,使睡眠时间拖延; 第五、睡眠过程中伴随尿床、夜游、梦话、夜间心律失常以及睡眠中的高血压、心绞痛、猝死等,睡眠障碍已涉及上百种疾病。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据国内外资料统计,青年人有过失眠的超过50%,老年人则高达70%。人为何会失眠呢?医学科学研究认为,失眠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环境因素当一个人乍一易地,或气温急骤变化,或噪声过大地影响等,都会引起人的睡眠障碍。 二是疾病因素如牙痛、咳嗽、哮喘、荨麻疹等都会干扰入睡,以致失眠。 三是心理因素紧张、抑郁、兴奋或悲伤等都会引起人失眠。 有学者研究了300例失眠患者,其...
“怎样克服嗜睡” 的相关文章
心脏 室性早搏
TII,III,avf,v5,v6低平,v4浅倒这是心肌缺血的表现 过去是心肌缺血的诊断依据 现在不用了 但是那个表现还要考虑心肌缺血------冠心病
有了心肌缺血 很好诊断室性早搏 那也是心肌缺血造成的
如果室性早搏数目不多 可以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
 ...
有了心肌缺血 很好诊断室性早搏 那也是心肌缺血造成的
如果室性早搏数目不多 可以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
 ...
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
治疗 室性早搏的治疗涉及两个主要问题,即改善症状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因为所有治疗措施对这两个结果的影响并不是平行的。
1.缓解症状
对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ⅰ类及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各有不同的成功率。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
1.缓解症状
对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ⅰ类及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各有不同的成功率。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
频发室性早搏
注意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辛辣食物及过冷过热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注意冷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感冒;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情绪激动;按时按医嘱服药,可以服用慢心律、莫雷西嗪、COQ10等药物;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黄芪泡茶喝或炖汤;定期复查心电图,调整药物的剂量。
美西律
美西律
心脏室性早搏长期用药问题
治疗室性早搏的药物较多,现列举如下:
(1)慢心律
①作用:对急性心肌梗塞及洋地黄中毒时的偶发、频发的室性过早搏动效果良好,对局灶性心肌炎及病灶感染性室性过早搏动亦甚有效。亦适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室性过早搏动。
②用法及剂量:A 口服:200~300毫克,每6~8小时1次;B 紧急复律:100~200毫克静脉注射,10分钟内注射完,或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250毫克。心律纠正后以800毫克/日的剂量静脉滴注维持(每分钟1~2毫克的速度滴入)
(2)普鲁卡因酰胺:作用、用法及剂量参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乙胺碘呋酮:可口服200毫克/次,每日3~4次。最大剂量可达...
(1)慢心律
①作用:对急性心肌梗塞及洋地黄中毒时的偶发、频发的室性过早搏动效果良好,对局灶性心肌炎及病灶感染性室性过早搏动亦甚有效。亦适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或慢性室性过早搏动。
②用法及剂量:A 口服:200~300毫克,每6~8小时1次;B 紧急复律:100~200毫克静脉注射,10分钟内注射完,或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250毫克。心律纠正后以800毫克/日的剂量静脉滴注维持(每分钟1~2毫克的速度滴入)
(2)普鲁卡因酰胺:作用、用法及剂量参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乙胺碘呋酮:可口服200毫克/次,每日3~4次。最大剂量可达...
嗜睡是不是病
当然不是啦我一天睡十四个小时
人们对嗜睡普遍重视不够,认为嗜睡不过就是睡得多了点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此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甚至还误以为睡得多就是睡得好。如果这样认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心理学上常将“不及”或“过于”的状态视为不健康状态,如情感过于高涨与情感过于低落,贪食与厌食等。睡眠亦是如此,睡得过少——失眠,睡得过多——嗜睡都被认为是不健康的。如果症状时有时无,时轻时重,那么就是亚健康状态了。因为人除了睡觉之外都应当保持头脑清醒。所以说,嗜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