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怎样知道脾虚



脾虚是很常见滴,表担心!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脾虚水肿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宜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
  脾虚出血症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

“怎样知道脾虚” 的相关文章

脾胃湿热如何解决

以下是几种偏方
  1、白蔻仁6g,竹叶6g,厚朴6g,生苡仁18g,半夏15g,焦三仙各9g,枳实9g,木香6g,黄连6g
  中成药
  香砂养胃散加补脾益肠丸
  2、白虎汤加茯苓:石膏60知母15甘草6山药15茯苓30(克)
  3、方拟藿香、佩兰各9克,白蔻仁6克,茯苓、猪苓各12克,土炒白术15克,甘草3克,酒制大黄6克,炒山楂肉10克,水煎,一日二次分服。
  (藿香、佩兰、白蔻仁、酒制大黄在关火前3分钟时下入汤剂内,所有药物都要用水先泡润,并用此水煎药,水面要没过药物,除以上四味药后下外,其余药煎15分钟左右)
  或服香砂养胃丸加味。
 



既然;当地中医诊断,...

脾胃湿热肝胆湿热!


别喝酒,别吃冷饮,少吃油腻食物,可以多吃清利湿热的冬瓜、葫芦等。
揉腹,拍打足三里、按摩商丘穴,每天2次,每次5分钟。

脾胃湿热 肝火旺 怎么调理?

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中医友友知道的请告诉我,脾胃虚弱和湿热者的药膳调理?和饮食方面?



推荐几个药膳给你:
   蚕豆炖牛肉
     配方:鲜蚕豆250克,牛肉500克,姜、葱、盐各适量。
     制作:鲜蚕豆(或水发干蚕豆)去皮,牛肉切长2.5厘米、厚2厘米的块,加盐、姜、葱,放入沙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置武火上烧沸,再移置文火上炖熟即可。
    食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利湿。适用于身体虚弱、反胃、不思饮食、虚弱水肿等症。
&nbs...

这方剂去肝胆湿热还是脾胃湿热



主要是祛脾胃湿,但对肝胆热也是有一定的作用。


应该是用于脾胃湿热。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