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医说我是阴虚内火血瘀体质,吃中药到第五天月经来了,量比以前更少更黑,痛经也更厉害持续了三天,
三楼说的大部分有道理,但是有几点我要纠正和补充。阴虚和血瘀都可以指一个人的体质,也可以作为一个人的病症。但是内火就只能是指一个病症。 方子开得很不合理。既然是阴虚出现了内火,那么很大可能是虚火,为何还开了肉桂,肉桂的作用如下: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但是既然内火,所加的温药太多了而且很多开得一点用处都没(鹿角片补阳,生山楂是助脾胃消化,我不知道他开这味药什么意思)劝你还是不要吃了。这付中药很没针对性。实在太混杂了。而且失眠加口干,有可能是肾阴虚症状,而且你月经量少,摆明是阴血不足,很大可能是肾阴虚。血瘀症状表现不是很明显。这个中医生明显是个庸医,不能信。而且吃党参黄芪只是补气,我也不知他开这何用途。其实你可能是平时工作或者学习忙,造成了肾阴虚。肾阴虚的女生很常这样。吃点六味地黄丸加逍遥丸(如果火气大就吃丹栀逍遥丸)。希望对你有帮助。逍遥丸(丹栀逍遥丸)和六味地黄丸在月经期间都可以服用的。 如果想更确定建议还是去正规的大医院看看。网上会...
“看了中医说我是阴虚内火血瘀体质,吃中药到第五天月经来了,量比以前更少更黑,痛经也更厉害持续了三天,” 的相关文章
八种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本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从何辨别
你好 这就是不同的体质及在人体所占的比例:平和体质:32.75%
调养采取“中庸之道” 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
重点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患病倾向:不爱得病。
调养方式: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气虚体质:12.71%
容易患感冒、胃下垂、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经常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
调养采取“中庸之道” 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
重点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平和体质的人越少。
患病倾向:不爱得病。
调养方式:平和体质日常养生应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一些强度大的运动比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气虚体质:12.71%
容易患感冒、胃下垂、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经常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
血瘀体质都有那些症状,
血瘀体质症状:头发容易脱落;嘴唇颜色深,尤以唇缘为明显;舌质青紫,或点点紫色,症状轻的人时有时无,重者常有,并且不褪不散;眼眶暗黑,上下眼睑也呈紫黑色;皮肤灰暗没有光泽,肤质粗糙,有皮屑,干燥,甚者如鱼鳞;手指甲或脚指甲增厚变硬,稍轻的人指甲面高低不平,有条状或点状白色花纹;头、胸、腹、背、腰、四肢等部位有固定的疼痛,时时发作;常有胃脘部饱胀难消,按该部位,感觉不适;妇女常有痛经、闭经现象。
血瘀型体质吃什么能改善
调养方式:可多食黑豆、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山楂、醋、 绿茶等具有活血、 散结、 行气、 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 少食肥猪肉等, 并保持足够的睡眠。可服用桂枝茯苓丸等。 血瘀体质怎样进行饮食调养? 血瘀体质怎样进行饮食调养? 血瘀体质的人一定要少喝酒,酒虽然有活血作用,但是伤肝。活 血短暂, 伤肝永久, 要论取舍, 少喝为佳。 可以少量地饮用红葡萄酒、 糯米甜酒, 既可活血化瘀, 对肝脏又构不成严重影响, 尤其适合女性。 广东人冬天很爱吃的糯米甜醋炖猪脚对血瘀体质的人很好。 具体 做法:把猪脚洗干净,斩块,先用开水淖一下去血水。锅中放糯米甜 醋半瓶,去皮生姜若干块(不要切片)、去皮熟鸡蛋若干...
中医高手您好!我也许是阴虚体质、也许血瘀体质,请您帮帮我。谢谢!
可以吃香砂养胃丸
如果眼干可以吃明目地黄丸
如果以后还是觉得肚子发凉可少吃点附子理中丸
还是就近找个老中医把把脉调理一下为好!
阴虚血瘀,这种情况较为严重,是营分证了,建议到门诊就医了,是时候系统治疗了
柴胡10 白芍15 薄荷5 茯苓10 当归10 白术10 丹皮10 栀子10 玫瑰花15 九月扎15 甘草3
如果眼干可以吃明目地黄丸
如果以后还是觉得肚子发凉可少吃点附子理中丸
还是就近找个老中医把把脉调理一下为好!
阴虚血瘀,这种情况较为严重,是营分证了,建议到门诊就医了,是时候系统治疗了
柴胡10 白芍15 薄荷5 茯苓10 当归10 白术10 丹皮10 栀子10 玫瑰花15 九月扎15 甘草3
多种体质混合如何治疗
可根据阴虚、湿热、血瘀、气虚的孰轻孰重,同时兼顾养阴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或先解决主要病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专科-杨洪涌主任医师 到好大夫在线网站查看回答详情>>
了哈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