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脾虚的症状及中医治疗



脾虚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脾虚水肿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

“脾虚的症状及中医治疗” 的相关文章

身体脾虚应该如何调养



归脾汤
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0克、黄芪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酸枣仁10克、龙眼肉10克、远志10克、木香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身疲食少,以及由于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及月经过多等症。



多吃补脾食物。

补脾食品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 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

脾虚容易舌苔发黄厚重?



舌的两边是脾的反应,舌苔厚是;经络不通,体内杂质垃圾排不出的体现,建议多锻炼,最好练太极和内气功排除体内垃圾和疾病健康无病。

脾虚,怎么办?



您好,根据您所叙述的症状应该是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深为患者所苦。另外,部分浅表性胃炎失于治疗或不注意生活调摄,极易进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致胃癌发生,后果严重。故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预防应引起重视。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预防主要应从生活、饮食上加以注意,积极避免和祛除各种致病因素。具体如下: (1)对于急性胃炎,应及早彻底治疗,以防病情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2)忌用或少用对胃粘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利血平、甲苯磺丁脲、激素等。如果必须应用这些药...

请教,有关脾虚湿盛



脾虚是湿盛的原因,湿盛是脾虚结果。而且两者又会互为因果。脾虚容易生湿,生湿又会加重脾虚。所以治疗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健脾化湿、饮食配合。代表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完带汤\"。健脾化湿法常与芳香化湿、温脾、利水渗湿等治法配合使用。如脾虚湿阻,证见泄泻,腹胀呕吐,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宜与芳香化湿法配合,方如:“钱氏七味白术散”;脾阳不足而致水肿、腹胀,宜与温脾法配合,方如:“实脾散”脾虚湿盛,妇女带下清稀,宜与淡渗利湿法配合,方如完带汤。祛湿法,运用补益脾气的药物以消除湿邪的治法。健脾可以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使水湿消除。健脾化...

脾虚胃寒的人如何进补?也就是说吃什么东西可以达到增肥的效果?



脾虚胃寒体质差,食物吸收不好,所以往往这类人身体瘦!
要想肥起来,必须先健脾胃,可以吃香砂养胃丸慢慢调理!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类、海鲜、肉食之类的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