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一)回吸性涕血 早期可有出血症状,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早期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晚期出血较多,可有鼻血。
(二)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 鼻咽癌发生在鼻咽侧壁,侧窝或咽鼓管开口上唇时,肿瘤压迫咽鼓管可发生单侧性耳鸣或听力下降,还可发生卡他性中耳炎。单侧性耳鸣或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是早期鼻咽癌症状之一。
(三)头痛 为常见症状,占68.6%。可为首发症状或唯一症状。早期头痛部位不固定,间歇性。晚期则为持续性偏头痛,部位固定。究其原因,早期病人可能是神经血管反射引起,或是对三叉神经第一支末梢神经的刺激所致。晚期病人常是肿瘤破坏颅底,在颅内蔓延累及颅神经所引起。
(四)复视 由于肿瘤侵犯外展神经,常引起向外视物呈双影。滑车神经受侵,常引起向内斜视、复视,复视占6.2%~19%。常与三叉神经同时受损。
(五)面麻 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肿瘤侵入海绵窦常引起三叉神经第1支或第2支受损;肿瘤侵入卵圆孔、茎突前区、三叉神经第3支常引起耳廓前部、颞部、面颊部、下唇和颏部皮肤麻木或感觉异常。面部皮肤麻木占10%~27.9%。
(六)鼻塞 肿瘤堵塞后鼻孔可出现鼻塞。肿瘤较小时,鼻塞较轻,随着肿瘤长大,鼻塞加重,多为单侧性鼻塞。若肿瘤堵塞双侧后鼻孔可出现双侧性鼻塞。
(七)颈部淋巴结转移症状 鼻咽癌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约为60.3%~86.1%,其中半数为双侧性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常为鼻咽癌的首发症状(23.9%~75%)。有少数病人鼻咽部检查不能发现原发病灶,而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唯一的临床表现。这可能与鼻咽癌原发灶很小,并向粘膜下层组织内扩展有关。
(八)舌肌萎缩和伸舌偏斜 鼻咽癌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至茎突后区或舌下神经管。使舌下神经受侵,引起伸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
(九)眼险下垂、眼球固定 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视力减退或消失与视神经损害或眶锥侵犯有关。
(十)远处转移 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约在4.8%~27%之间。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肺、肝等,多器官同时转移多见。
(十一)伴发皮肌炎 皮肌炎也可与鼻咽癌伴发,故对皮肌炎病人无论有无鼻咽癌的症状,均应仔细检查鼻咽部。
(十二)停经 作为鼻...
▼ "鼻咽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的相关文章:
通过这些症状为自己看病
鼻咽癌是常见头颈部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疗效好坏决定于诊断的早晚。公众人群掌握一些肿瘤基础知识有利于尽早看医生。详细内容:http://www.hnbyayy.com/
一、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警惕鼻咽癌并进行筛查
1、回涕带血或鼻出血(回吸鼻涕吐出后带血者)。
2、鼻塞,尤其是慢性鼻塞,逐步加重者。
3、耳鸣、听力减退。
4、颈部肿块伴疼痛(常见症状,自己能扪到)。
5、单侧的持续性头痛。
6、面部麻木。
7、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声嘶、伸舌偏斜等...
鼻咽癌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会出现鼻咽癌患者,所以,我们对于鼻咽癌就要有充分的了解,那么,鼻咽癌的检查方法就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了,因为鼻咽癌的临床表现不明显,患者很难会发现,很多时候,都是已经发展为中晚期的时候,才会被发现,那么,鼻咽癌的晚期症状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问题。肿瘤治疗专家介绍鼻咽癌在临床上有回缩性血涕、单侧性耳鸣,听力减退、耳内闭塞感、不明原因的颈淋巴结肿大、面部麻木、复视、伸舌偏斜、舌肌萎缩、头痛等症状者都应仔细作鼻咽镜和临床检查,才能早期发现鼻咽癌。
一、鼻咽镜检查:
1)间接鼻咽镜检查:这是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
2)纤维鼻咽镜检查:本法比较简便...
鼻咽癌怎么治—北京治疗鼻炎最好的医院
据悉,鼻咽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 2~3倍,40~50岁为高发年龄组。据统计,其发病率占头颈部肿瘤发病率首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与遗传因素、病毒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由于鼻咽部解剖位置隐蔽,鼻咽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较难,容易延误,应特别警惕。常见症状为:颈淋巴结肿大、涕中带血、鼻塞、耳鸣及听力下降,晚期可出现头痛,面部麻木、上睑下垂、呛咳、声嘶、伸舌偏斜等症状;常向骨、肺、肝等部位转移。鼻咽癌大多属低分化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因此放射治疗为首选方案,其次为化疗或手术治疗。对临床Ⅰ~Ⅲ期病人给予根治性放疗...儿童要防五种不良口腔习惯
儿童要防五种不良口腔习惯来源:放心医苑
口腔不良习惯是指生长发育期儿童在一定时间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反复做一相同的动作,并持续下去,如吮手指、吐舌、咬指甲等。在各类错颌畸形病因中,口腔不良习惯约占1/4。家长发现儿童有不良习惯时,应及时说服教育,使儿童认识不良习惯的害处,以争取自动停止。另外,改善环境,转移儿童的注意力,也有助于改变不良习惯。绝不可采用恐吓或惩罚等方式,因为这样做不仅不能取得患儿的合作,反而增加了患儿的心理负担,造成心理损害,同时由于精神作用可能使某些不良习惯行为变得更加严重。口腔不良习惯如在5~6岁以前改正,错颌可以自行消失,若在7~10岁改正,其所导致的牙颌畸形只有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