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常用的健脾益胃方
君子之道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878d50100li4l.html
健脾益胃方
在医学中,胃气是脾胃功能的总称,而脾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靠脾胃供给。若脾胃功能减弱,则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古代养生家特别强调“胃气”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曾说:“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黄帝内经》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总之,要养生,要延年益寿,必须要保养胃气。
[方一]
猪肚1枚,莲子40粒,将莲子用水浸泡4小时,猪肚洗净,内装水发莲子(去心),用线缝合开口,勿令泄气,放入锅内,加水,炖煮至熟,待冷,取出莲子,单盛;猪肚切成细丝,入香油、食盐、葱姜、大蒜等调料拌匀,装盘盛之,佐餐食用。
本方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乏力、身体消瘦、大便泄泻者食用。
[方二]
将新鲜粳米1000克置于蒸馏瓶内,加水适量,依法蒸馏,收集蒸馏液1000毫升为止,装瓶贮存备用。每次50毫升,每日3次。
本方健脾养胃、益肺生津,可作为脾肺虚弱者的保健饮料,经常饮用。
[方三]
牛肉2500克,砂仁6克,胡椒15克,良姜6克,荜茇15克,陈皮6克,生姜50克,草果6克,大葱50克,食盐适量。牛肉剔去筋膜,切作大片;胡椒、荜茇、陈皮、草果、砂仁、良姜研为细末;生姜、大葱捣成汁,入诸料末加盐,调成糊状,把切好的牛肉片,放人调味糊内,拌匀,腌2个小时后取出,人烤炉中烤熟即可。或上火煨1小时,经常食用。
本方温中健脾、益气开胃、消食,适用于脾胃虚寒,不思饮食、脘腹冷痛、满闷不舒者食用。
[方四]
大枣、生姜各250克,甘草]O克,食盐适量。大枣去核,生姜切片,二者焙干待用;甘草与食盐炒制后,与枣、姜研为细末,装瓶收贮备用;每次10克,开水冲眼,每日2次。
本方补中益气、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不欲饮食或食之呕吐者服食。
[方五]
淮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小米或大米150克。山药、内金研为细末,与米共煮粥,熟后加白糖调味食。
本方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脾虚泄泻,食少体倦。
[方六]
大麦芽30克,红茶3克。大麦芽加水煮沸5分钟后,滤取汤液,倒人装有红茶的茶壶内,...
在医学中,胃气是脾胃功能的总称,而脾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靠脾胃供给。若脾胃功能减弱,则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古代养生家特别强调“胃气”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曾说:“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黄帝内经》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总之,要养生,要延年益寿,必须要保养胃气。
[方一]
猪肚1枚,莲子40粒,将莲子用水浸泡4小时,猪肚洗净,内装水发莲子(去心),用线缝合开口,勿令泄气,放入锅内,加水,炖煮至熟,待冷,取出莲子,单盛;猪肚切成细丝,入香油、食盐、葱姜、大蒜等调料拌匀,装盘盛之,佐餐食用。
本方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乏力、身体消瘦、大便泄泻者食用。
[方二]
将新鲜粳米1000克置于蒸馏瓶内,加水适量,依法蒸馏,收集蒸馏液1000毫升为止,装瓶贮存备用。每次50毫升,每日3次。
本方健脾养胃、益肺生津,可作为脾肺虚弱者的保健饮料,经常饮用。
[方三]
牛肉2500克,砂仁6克,胡椒15克,良姜6克,荜茇15克,陈皮6克,生姜50克,草果6克,大葱50克,食盐适量。牛肉剔去筋膜,切作大片;胡椒、荜茇、陈皮、草果、砂仁、良姜研为细末;生姜、大葱捣成汁,入诸料末加盐,调成糊状,把切好的牛肉片,放人调味糊内,拌匀,腌2个小时后取出,人烤炉中烤熟即可。或上火煨1小时,经常食用。
本方温中健脾、益气开胃、消食,适用于脾胃虚寒,不思饮食、脘腹冷痛、满闷不舒者食用。
[方四]
大枣、生姜各250克,甘草]O克,食盐适量。大枣去核,生姜切片,二者焙干待用;甘草与食盐炒制后,与枣、姜研为细末,装瓶收贮备用;每次10克,开水冲眼,每日2次。
本方补中益气、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不欲饮食或食之呕吐者服食。
[方五]
淮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小米或大米150克。山药、内金研为细末,与米共煮粥,熟后加白糖调味食。
本方补脾胃,助消化,适用于脾虚泄泻,食少体倦。
[方六]
大麦芽30克,红茶3克。大麦芽加水煮沸5分钟后,滤取汤液,倒人装有红茶的茶壶内,...
▼ "民间常用的健脾益胃方" 的相关文章: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足太阴脾经脉,起于足大趾尖端,沿大趾内侧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的核骨(半圆骨),上行足内踝前方,再上腿肚,沿胫骨内侧后方,穿过足厥阴肝经的前面,上行股内侧的前缘,直抵腹内,入属脾脏,联络胃腑,上过膈膜,挟行咽喉部,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有一支脉,从胃别行,上过膈膜,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脉相衔接。外界因素影响发病,症见舌根发硬,食则作呕,胃脘疼痛,腹内作胀,频频噫气,如果解了大便,或得矢气,就觉轻松得多,并有身体痠重症状。
【1】本经虚寒症:面色萎黄,唇干唇淡,消瘦,浮肿,四肢清冷,见舌根疼痛,身体不能动摇,食物不化,泄泻,心内烦扰,心下掣引作痛,腹痛喜按,大便稀薄或痢疾...
[转罗大伦博客]滋补心脾的妙药——归脾丸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中成药:归脾丸,这个归脾丸在中国的每个药店里基本都有卖的,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它是治疗什么的,我介绍一下,这样大家就能有个了解了。先聊聊这个方子是怎么来的,这个方子,先是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出的,这位严用和可是位高人,他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我们现在药店里面卖的“金匮肾气丸”实际是叫“济生肾气丸”,就是严用和出的方子。
但是严用和的归脾丸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我们熟悉的另一位高人,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薛立斋大家都熟悉了,我在《这才是...
晚上睡觉流口水有可能是脾虚
有人深受晚上睡觉流口水的困扰,第二天一早总是湿了枕头,有没有想过,这竟然是脾虚的症状呢?有些人晚上睡觉流口水是因为脾虚的缘故,脾主肌肉开窍于口。
什么是脾虚?
是中医名词。指脾气虚弱的病理现象。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还有什么其他症状?
脾虚则水谷精微无以传输运化,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养,从而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身倦乏力、食后困倦、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
脾胃虚弱 调理有则
脾胃虚弱是中医的概念,通俗地说就是脾胃功能不足,脾胃之受纳、腐熟、转输、运化等功能失调,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脾胃虚弱患者,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养:适当服用药物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脾胃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
小儿内伤脾胃病证治
小儿脾胃疾病是临床外感病以外最常见的疾病,小儿脾常不足,喂养上应注意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若饮食不知节制,或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甜腻、冷饮及不易消化等食物,致伤脾胃生积滞之病者甚为常见,如胃痛、腹痛、厌食、腹泻、食积发热等症。脾胃损伤,内生积滞,或食积化热,或有肺脾气虚,表虚不固,又易兼感六淫时邪,故民间有“停食”“着凉”之说。对此类疾病,孔老的治疗很有次第,试述如下。若脾胃损伤不重,积滞较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脘腹不舒,舌苔白腻,脉尚缓和者,首先是控制饮食,少食肥甘厚味,用药稍佐助消化之品,如焦三仙、炒谷稻芽、鸡内金等,三分治,七分养,以养为主,脾胃自然容易恢复。
积滞再重兼有化热之象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