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化瘀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
健脾化瘀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
江西省樟树市中医院(331200)陈贱平
本人用自拟方健脾化瘀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中,男42例,女12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6岁,平均51岁。第一次出现腹水26例,第二次出现腹水8例,第三次以上出现腹水20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者10年。肝炎后肝硬化腹水36例,酒精性肝硬化腹水18例。纳入诊断标准:(1)既往有病毒性肝炎或嗜酒、营养不良史。(2)有食欲减退,腹胀大,肝区不适。(3)有腹壁静脉曲张或肝掌、蜘蛛痣,腹水征阳性,肝脾肿大或肝萎缩。(4)腹部B超诊断肝硬化腹水。
1.2 治疗方法 健脾化瘀利水汤组成:白术30-60克,丹参30克,茯苓30克,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汉防已15克,海藻30克,香附10克,苔薄黄加苦参30克,头晕乏力加黄芪30克,腹水甚加马鞭草30-60克,腹胀甚加大腹皮10克,四肢不温加仙灵脾10克,四肢痉挛加木瓜10克,衄血加田七粉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1.3 治疗结果 一级疗效:(腹水及浮肿完全消退;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舌脉象基本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脾肿大稳定无变动或回缩;稳定3个月以上。)42例。二级疗效:(腹水及浮肿大部消退;主要症状和舌脉象基本好转;肝功能接近正常;(ALT<70IU,AST<70IU,BiL<25.6umol/L,白蛋白>32g/L,球蛋白<32g/L);肝脾大小质地稳定不变。)4例。三级疗效:腹水及浮肿有所消退,平脐腹围缩小3CM以上;症侯减轻,舌脉象有所好转;肝功能有所改善,白蛋白提高5G以上;肝脾大小质地稳定不变。)3例。无效5例。
2 体会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臌胀范畴。《医镜》“臌胀起于脾虚气损,治之当以大补之剂培其本,少加顺气以通其滞……。”《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寒血凝成瘀,遂成单臌。”《景岳全书》也认为“单腹胀者,名曰鼓胀,何胀之有,此惟不善调摄,而凡七情劳倦,饮食房闱,一有过伤,皆能成贼,正气以至脾土受伤,转输失职,清浊相混,乃成此证。”由此可见,膨胀多由脾虚血瘀气滞水停所致,治疗当健脾化瘀利水。方中重用白术、丹参健脾化瘀,茯苓、法半夏、陈皮、神...
江西省樟树市中医院(331200)陈贱平
本人用自拟方健脾化瘀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中,男42例,女12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6岁,平均51岁。第一次出现腹水26例,第二次出现腹水8例,第三次以上出现腹水20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者10年。肝炎后肝硬化腹水36例,酒精性肝硬化腹水18例。纳入诊断标准:(1)既往有病毒性肝炎或嗜酒、营养不良史。(2)有食欲减退,腹胀大,肝区不适。(3)有腹壁静脉曲张或肝掌、蜘蛛痣,腹水征阳性,肝脾肿大或肝萎缩。(4)腹部B超诊断肝硬化腹水。
1.2 治疗方法 健脾化瘀利水汤组成:白术30-60克,丹参30克,茯苓30克,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汉防已15克,海藻30克,香附10克,苔薄黄加苦参30克,头晕乏力加黄芪30克,腹水甚加马鞭草30-60克,腹胀甚加大腹皮10克,四肢不温加仙灵脾10克,四肢痉挛加木瓜10克,衄血加田七粉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1.3 治疗结果 一级疗效:(腹水及浮肿完全消退;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舌脉象基本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肝脾肿大稳定无变动或回缩;稳定3个月以上。)42例。二级疗效:(腹水及浮肿大部消退;主要症状和舌脉象基本好转;肝功能接近正常;(ALT<70IU,AST<70IU,BiL<25.6umol/L,白蛋白>32g/L,球蛋白<32g/L);肝脾大小质地稳定不变。)4例。三级疗效:腹水及浮肿有所消退,平脐腹围缩小3CM以上;症侯减轻,舌脉象有所好转;肝功能有所改善,白蛋白提高5G以上;肝脾大小质地稳定不变。)3例。无效5例。
2 体会
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臌胀范畴。《医镜》“臌胀起于脾虚气损,治之当以大补之剂培其本,少加顺气以通其滞……。”《金匮要略》“血不利,则为水,寒血凝成瘀,遂成单臌。”《景岳全书》也认为“单腹胀者,名曰鼓胀,何胀之有,此惟不善调摄,而凡七情劳倦,饮食房闱,一有过伤,皆能成贼,正气以至脾土受伤,转输失职,清浊相混,乃成此证。”由此可见,膨胀多由脾虚血瘀气滞水停所致,治疗当健脾化瘀利水。方中重用白术、丹参健脾化瘀,茯苓、法半夏、陈皮、神...
▼ "健脾化瘀利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54例" 的相关文章: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足太阴脾经脉,起于足大趾尖端,沿大趾内侧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的核骨(半圆骨),上行足内踝前方,再上腿肚,沿胫骨内侧后方,穿过足厥阴肝经的前面,上行股内侧的前缘,直抵腹内,入属脾脏,联络胃腑,上过膈膜,挟行咽喉部,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有一支脉,从胃别行,上过膈膜,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脉相衔接。外界因素影响发病,症见舌根发硬,食则作呕,胃脘疼痛,腹内作胀,频频噫气,如果解了大便,或得矢气,就觉轻松得多,并有身体痠重症状。
【1】本经虚寒症:面色萎黄,唇干唇淡,消瘦,浮肿,四肢清冷,见舌根疼痛,身体不能动摇,食物不化,泄泻,心内烦扰,心下掣引作痛,腹痛喜按,大便稀薄或痢疾...
健脾与养生(一)
脾为后天之本,人类健康长寿与否,与脾胃有直接关系。人体气血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穀精微。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坚实,肌肤和毛发光亮润泽,外邪不易侵犯,身体不易发病,容光焕发,身体矫健,自然也就健康长寿。
反之,脾胃运化失常,气血化源不足,则会出现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肌肤毛发枯萎无光泽,外邪极易入侵,体内易发疾病,面色枯槁,发疏易脱,身形萎缩,多病夭横。
津液也是来自脾胃运化的水穀津微,津液和调则外可布散体表,滋养肌肤毛发,上可流注孔窍,滋养眼耳口鼻,内可滋养五脏六腑,维持正常活动,旁可充骨填髓,流注关节,使髓满骨壮,关节自如,还可化生血液,灌溉全身。
如果脾胃运化失常,则可破坏津...
办公室养生之——松肩(脾胃虚弱,面色晦暗者请进)
http://pengboshi.blog.hexun.com/25035935_d.html不经常运动的人,特别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因为用电脑的缘 故,双肩容易紧张而不能松沉,乃至影响到颈椎和整个后背,好像背着重物。从外表看来,这类人双肩习惯性上耸,即所谓的“架肩”,长 此下去脾胃之气容易积滞,进而面色苍白,四肢瘦弱,抑或是虚胖,体力不佳,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些均是脾胃虚弱,气机壅滞所导致的。因为双肩为中焦气 血流通的要津,明代李橚的《医学入门》中保养导引的方法中“开关法”和“起脾法”均是用 松肩的方法以...
湖北胃肠医院1脾虚胃寒的症状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根据治疗方面积累的经验,脾虚胃寒的症状如下:1、脾虚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2、脾虚呕吐症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3、脾虚出血...
你不应该忽视保养脾胃的重要性
胃痛、胃胀、反酸、嗳气、呃逆,几乎100%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遭受到脾胃带来的不适。脾胃是人重要的消化器官,它是人们吸收营养物质的第一道程序,由于每日我们都要吃东西消化食物,因此脾胃每天都要辛苦的工作。如果吃得不适当,吃多了就会给脾胃增加工作量,吃的太辛辣了就会刺激到脾胃。脾胃不好,消化不好,吸收营养就不好。中医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所以我们一生都应该把好好养护脾胃作为一件大事,经常呵护它,时时关心它,才能伴我们一生吃得香、活得好。事实上脾胃相当不好的人比较多,并不比心脑血管病患者少,但由于它并不像心脑血管病那样会引起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