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讲义 ---之六
各论 第四章 肝胆病证
胁肋隐痛,口燥咽干诸症。
常用药: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滋补肝肾,养阴柔肝;当归、白芍、炙甘草,滋阴养血,柔肝缓急;川栋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
若阴亏过甚,舌红而干,可酌加石斛、玄参、天冬;若心神不宁,而见心烦不寐者,可酌配酸枣仁、炒栀子,合欢皮;若肝肾阴虚,头目失养,而见头晕目眩者,可加菊花、女贞子、熟地等;若阴虚火旺,可酌配黄柏,知母、地骨皮等。
[预防调护]
胁痛之发生,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相关。因此,平素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过怒,过悲、过劳及过度紧张;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切忌过度饮酒或嗜食辛辣肥甘,以防湿热内生。
已患胁痛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按时服药。还应注意起居有常,防止过劳:忌食肥甘辛辣及嗜酒过度,饮食宜食用水果.蔬菜及豆制品等清淡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忌恼怒忧思。
[结 语]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胁痛的病因主要与情志、饮食,外感、体虚及跌仆外伤等方面因素有关。其病机属肝络失和,实证为肝气郁结,瘀血停滞,肝胆湿热,邪阻肝络,不通则痛;虚证为肝阴不足,肝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胆,又与脾、胃、肾相关。辨证当着重辨气血虚实,临床上以实证最为多见。胁痛的各个证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治疗上,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实证多采用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利湿热之法;虚证则多以滋阴养血柔肝为治,同时佐以理气和络之品。
[临证备要]
1.治疗胁痛宜疏肝柔肝并举,以防辛燥劫阴之弊。胁痛之病机以肝经气郁,肝失条达为先,故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是治疗胁痛的常用之法。然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治疗之时
宜柔肝而不宜伐肝。疏肝理气药大多卒温香燥,若久用或配伍不当,易于耗伤肝阴,甚至助热化火。故临证使用疏肝理气药时,一要尽量选用轻灵平和之品,如香附、苏梗、佛手片、绿萼梅之类;二要注意配伍柔肝养阴药物,以固护肝阴,以利肝体。如仲景之四逆散中柴胡与白芍并用,薛己之滋水清肝饮中柴胡与生地配伍,均是疏肝柔肝并用的范例。
2.临证应辨证结合辨病,配合针对性药物。经检查,如属病毒性肝炎,可用疏肝运脾.化湿行瘀、清热解毒等治法,结合临床经验和药理研究,选择具有抗病毒,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及抗纤维化作用的药物。如胁痛兼有砂石结聚者,治疗当注意通腑、化石、排石药的应用。若兼有湿热阻滞,肝胆气机失于通降,出现右胁肋部绞痛难忍,...
胁肋隐痛,口燥咽干诸症。
常用药:生地、枸杞、黄精,沙参、麦冬滋补肝肾,养阴柔肝;当归、白芍、炙甘草,滋阴养血,柔肝缓急;川栋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
若阴亏过甚,舌红而干,可酌加石斛、玄参、天冬;若心神不宁,而见心烦不寐者,可酌配酸枣仁、炒栀子,合欢皮;若肝肾阴虚,头目失养,而见头晕目眩者,可加菊花、女贞子、熟地等;若阴虚火旺,可酌配黄柏,知母、地骨皮等。
[预防调护]
胁痛之发生,与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相关。因此,平素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避免过怒,过悲、过劳及过度紧张;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切忌过度饮酒或嗜食辛辣肥甘,以防湿热内生。
已患胁痛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按时服药。还应注意起居有常,防止过劳:忌食肥甘辛辣及嗜酒过度,饮食宜食用水果.蔬菜及豆制品等清淡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忌恼怒忧思。
[结 语]
胁痛是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胁痛的病因主要与情志、饮食,外感、体虚及跌仆外伤等方面因素有关。其病机属肝络失和,实证为肝气郁结,瘀血停滞,肝胆湿热,邪阻肝络,不通则痛;虚证为肝阴不足,肝脉失养,不荣则痛。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胆,又与脾、胃、肾相关。辨证当着重辨气血虚实,临床上以实证最为多见。胁痛的各个证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治疗上,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实证多采用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清利湿热之法;虚证则多以滋阴养血柔肝为治,同时佐以理气和络之品。
[临证备要]
1.治疗胁痛宜疏肝柔肝并举,以防辛燥劫阴之弊。胁痛之病机以肝经气郁,肝失条达为先,故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是治疗胁痛的常用之法。然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治疗之时
宜柔肝而不宜伐肝。疏肝理气药大多卒温香燥,若久用或配伍不当,易于耗伤肝阴,甚至助热化火。故临证使用疏肝理气药时,一要尽量选用轻灵平和之品,如香附、苏梗、佛手片、绿萼梅之类;二要注意配伍柔肝养阴药物,以固护肝阴,以利肝体。如仲景之四逆散中柴胡与白芍并用,薛己之滋水清肝饮中柴胡与生地配伍,均是疏肝柔肝并用的范例。
2.临证应辨证结合辨病,配合针对性药物。经检查,如属病毒性肝炎,可用疏肝运脾.化湿行瘀、清热解毒等治法,结合临床经验和药理研究,选择具有抗病毒,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及抗纤维化作用的药物。如胁痛兼有砂石结聚者,治疗当注意通腑、化石、排石药的应用。若兼有湿热阻滞,肝胆气机失于通降,出现右胁肋部绞痛难忍,...
▼ "中医内科讲义 ---之六" 的相关文章:
脾脏肿大的发病机理
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众多,每种疾病引起脾大的机理亦不尽相同。有时一种病因而引起脾大的机理则可能是多种因素。脾脏肿大的发病机理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浸润细胞浸润引起的脾脏肿大见于各种炎性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白血病细胞浸润,各种肿瘤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浸润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往往还伴有脾脏明显充血。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部分脂质沉积症;各种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脾脏肿大,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明显、其次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中以淋巴细胞型较明显,其次是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各种肿瘤细胞浸润、脾脏本身的恶性肿瘤少见,原发于淋巴系统、骨髓...
干细胞治疗肝硬化(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与检查)
肝硬化的诊断鉴别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1)肝肿大时需与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包虫病、华枝睾吸虫病、慢性白血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鉴别。
(2)腹水时需与心功能不全、肾脏病、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等鉴别。
(3)脾大应与疟疾、慢性白血病、血吸虫病相鉴别。
(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和消化性溃疡、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并...
冬季谨防 小儿心功能不全
在我的临床中,常见小儿掌心劳宫穴出现十字纹线,甚至有的小儿嘴唇发现不同程度的紫绀,其表症出现多汗,呼吸短促,睡觉时容易惊醒,建议家长带小儿检查心脏功能。可家长不相信我这种提示,并称这么小就有心脏病?下面我谈谈小儿心功能不全的医学知识,望大家能加深了解,防患于未然!
心脏功能不全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功能减退,心排血量减少,而致静脉郁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机体组织代谢缺氧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如不及时控制,往往危及生命。按心力衰竭时发生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其病因大致分为三类:
1、心脏负荷过重:
(1)前负荷过重 左向右分...
回复:怎样测血压
网友提问:怎样测血压....查看问题>>
专家回复:你好!!
高血压常识---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一、正常血压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 血压是指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临床上所谓的血压一般是指动脉血压。机体内各种不同的血管,其血压不同,动脉血压最高,其次为毛细血管压,静脉血压最低。由于心脏交替收缩和舒张,因而动脉压也随之波动。当血液射入主动脉,此时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压力降至最低位,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压力差称为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舒张压加1/3脉压,它与各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直接相关。动脉血压与心输出量、血液粘稠度和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