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经脉与病证论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
足太阴脾经脉,起于足大趾尖端,沿大趾内侧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的核骨(半圆骨),上行足内踝前方,再上腿肚,沿胫骨内侧后方,穿过足厥阴肝经的前面,上行股内侧的前缘,直抵腹内,入属脾脏,联络胃腑,上过膈膜,挟行咽喉部,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有一支脉,从胃别行,上过膈膜,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脉相衔接。外界因素影响发病,症见舌根发硬,食则作呕,胃脘疼痛,腹内作胀,频频噫气,如果解了大便,或得矢气,就觉轻松得多,并有身体痠重症状。
【1】本经虚寒症:面色萎黄,唇干唇淡,消瘦,浮肿,四肢清冷,见舌根疼痛,身体不能动摇,食物不化,泄泻,心内烦扰,心下掣引作痛,腹痛喜按,大便稀薄或痢疾或泄泻清冷,或水闭于内而不能排泄,或面目一身尽黄,不能安卧,勉强站立,则股膝内侧发胀,而厥冷,足大趾不能运动。脉虚缓或沉迟。苔淡滑,寒白薄而腻。
【2】本经实热证:身重,胸脘不舒,气塞,或周身疼痛,或唇赤,肤黄,腹痛乍作,或腹满痛,少食或食易饥,小便黄赤或大小便不利。
足阳明胃经脉,起于鼻梁两旁凹陷部位,上行而左右交于鼻頞中,旁纳足太阳经脉,入上齿龈内,复出环绕口唇,交叉于唇下沟的承浆穴处,再退回沿腮下后方,出大迎穴,沿颊车,上行耳前,过客主人穴,沿发际,到额颅。
它的支脉,从大迎前下入迎部,沿喉咙,入缺盆,下膈膜,入属胃腑,联络脾脏。其直行的脉,从缺盆下行乳内部,再下挟脐而行,直至阴毛两侧的气街部。
又一支脉,从胃的下口幽门部,走腹内,下至气街部,与前脉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胫骨前外侧至足背,入足大趾次趾外侧。
又一支脉,从膝下三寸,别走中趾外侧。
又一支脉,从足面走入足大趾,出足大趾尖端,与足太阴脾经脉相接合。
外界因素影响发病,症见身上似凉水浇淅而寒战,好伸腰挺足,屡屡呵欠,额部黯黑。病发时厌见人和火光,听到木声就发惊,心里不能安静,只想关闭门窗,独居屋内。病甚就会攀登高处歌唱,脱了衣服奔走,腹胀而鸣响如雷,这叫做骭厥(骭:小腿或肋骨)。
凡本经自病,其所主的血发生病,症见疟疾,温病,因发高热而神昏发狂,自汗出,鼻流清涕或出血,口角牵掣歪斜,口唇生干疱,颈肿喉痹,因水停而腹肿大,膝盖骨部肿痛,沿侧胸乳部及气街,伏兔外缘,足背等处皆痛,足中趾不能运动。
【1】本经气盛的实热证,症见身前胸腹部都发热,胃热有余,而消烁水谷,容易饥饿,...
足太阴脾经脉,起于足大趾尖端,沿大趾内侧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的核骨(半圆骨),上行足内踝前方,再上腿肚,沿胫骨内侧后方,穿过足厥阴肝经的前面,上行股内侧的前缘,直抵腹内,入属脾脏,联络胃腑,上过膈膜,挟行咽喉部,连于舌根,散于舌下。
有一支脉,从胃别行,上过膈膜,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脉相衔接。外界因素影响发病,症见舌根发硬,食则作呕,胃脘疼痛,腹内作胀,频频噫气,如果解了大便,或得矢气,就觉轻松得多,并有身体痠重症状。
【1】本经虚寒症:面色萎黄,唇干唇淡,消瘦,浮肿,四肢清冷,见舌根疼痛,身体不能动摇,食物不化,泄泻,心内烦扰,心下掣引作痛,腹痛喜按,大便稀薄或痢疾或泄泻清冷,或水闭于内而不能排泄,或面目一身尽黄,不能安卧,勉强站立,则股膝内侧发胀,而厥冷,足大趾不能运动。脉虚缓或沉迟。苔淡滑,寒白薄而腻。
【2】本经实热证:身重,胸脘不舒,气塞,或周身疼痛,或唇赤,肤黄,腹痛乍作,或腹满痛,少食或食易饥,小便黄赤或大小便不利。
足阳明胃经脉,起于鼻梁两旁凹陷部位,上行而左右交于鼻頞中,旁纳足太阳经脉,入上齿龈内,复出环绕口唇,交叉于唇下沟的承浆穴处,再退回沿腮下后方,出大迎穴,沿颊车,上行耳前,过客主人穴,沿发际,到额颅。
它的支脉,从大迎前下入迎部,沿喉咙,入缺盆,下膈膜,入属胃腑,联络脾脏。其直行的脉,从缺盆下行乳内部,再下挟脐而行,直至阴毛两侧的气街部。
又一支脉,从胃的下口幽门部,走腹内,下至气街部,与前脉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胫骨前外侧至足背,入足大趾次趾外侧。
又一支脉,从膝下三寸,别走中趾外侧。
又一支脉,从足面走入足大趾,出足大趾尖端,与足太阴脾经脉相接合。
外界因素影响发病,症见身上似凉水浇淅而寒战,好伸腰挺足,屡屡呵欠,额部黯黑。病发时厌见人和火光,听到木声就发惊,心里不能安静,只想关闭门窗,独居屋内。病甚就会攀登高处歌唱,脱了衣服奔走,腹胀而鸣响如雷,这叫做骭厥(骭:小腿或肋骨)。
凡本经自病,其所主的血发生病,症见疟疾,温病,因发高热而神昏发狂,自汗出,鼻流清涕或出血,口角牵掣歪斜,口唇生干疱,颈肿喉痹,因水停而腹肿大,膝盖骨部肿痛,沿侧胸乳部及气街,伏兔外缘,足背等处皆痛,足中趾不能运动。
【1】本经气盛的实热证,症见身前胸腹部都发热,胃热有余,而消烁水谷,容易饥饿,...
▼ "脾胃经脉与病证论" 的相关文章:
小儿内伤脾胃病证治
小儿脾胃疾病是临床外感病以外最常见的疾病,小儿脾常不足,喂养上应注意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若饮食不知节制,或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甜腻、冷饮及不易消化等食物,致伤脾胃生积滞之病者甚为常见,如胃痛、腹痛、厌食、腹泻、食积发热等症。脾胃损伤,内生积滞,或食积化热,或有肺脾气虚,表虚不固,又易兼感六淫时邪,故民间有“停食”“着凉”之说。对此类疾病,孔老的治疗很有次第,试述如下。若脾胃损伤不重,积滞较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脘腹不舒,舌苔白腻,脉尚缓和者,首先是控制饮食,少食肥甘厚味,用药稍佐助消化之品,如焦三仙、炒谷稻芽、鸡内金等,三分治,七分养,以养为主,脾胃自然容易恢复。
积滞再重兼有化热之象者则...
[转载]滋补心脾的食疗之品——龙眼肉
原文地址:滋补心脾的食疗之品——龙眼肉作者:罗大伦 几天没有更新博客了,非常的抱歉,主要是因为这几天在北京郊区的香山脚下开会,昨天晚上刚刚回到家里。我这个人很奇怪,其实在北京居住已经几年了,但是北京的旅游景点基本没有去过哪里,可能只是去过故宫、颐和园、大觉寺、八达岭长城,只是这四个地方,其他的什么潭柘寺、香山等等的,哪里都没有去过,我有的朋友,每周都去香山登山,把自己打扮得和旅游客一样,背着大包,手里还有两个很酷的拐杖,让我很羡慕。但是,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去过香山,这几天也只是住在山脚下的一个叫“杏林山庄”的地方开会。
最离谱的是,圆明园等很多外地游客都熟悉的地方我也没有去过,大家都...
欲成“伟哥”沦为“萎哥”
伟哥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很多年了,效果也是一般。很多年轻人一心想着怎么壮阳。买这种补肾的补品,吃到最后,往往身体越来越糟糕。伟哥变成了萎哥。南昌94医院专家根据多年经验,在治疗性功能障碍方面有独特的技术和实践疗法。某医生日前接诊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该患者自认为肾脏比较虚弱,也不到正规专科医院确诊,就自作主张地滥用一种号称“超级伟哥”的补肾壮阳药品,服用一个月左右,发现药品的效果适得其反,自己反而变成了十足的“痿哥”。所以提醒广大男性朋友不可擅自购买壮阳药。
还有些中年男子对性功能障碍认识存在误区,不肯到医院直面医生...
健脾与养生(一)
脾为后天之本,人类健康长寿与否,与脾胃有直接关系。人体气血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穀精微。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坚实,肌肤和毛发光亮润泽,外邪不易侵犯,身体不易发病,容光焕发,身体矫健,自然也就健康长寿。
反之,脾胃运化失常,气血化源不足,则会出现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肌肤毛发枯萎无光泽,外邪极易入侵,体内易发疾病,面色枯槁,发疏易脱,身形萎缩,多病夭横。
津液也是来自脾胃运化的水穀津微,津液和调则外可布散体表,滋养肌肤毛发,上可流注孔窍,滋养眼耳口鼻,内可滋养五脏六腑,维持正常活动,旁可充骨填髓,流注关节,使髓满骨壮,关节自如,还可化生血液,灌溉全身。
如果脾胃运化失常,则可破坏津...
民间常用的健脾益胃方
君子之道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878d50100li4l.html 健脾益胃方在医学中,胃气是脾胃功能的总称,而脾胃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生命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靠脾胃供给。若脾胃功能减弱,则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古代养生家特别强调“胃气”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曾说:“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黄帝内经》说:“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总之,要养生,要延年益寿,必须要保养胃气。
[方一]
猪肚1枚,莲子40粒,将莲子用水浸泡4小时,猪肚洗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