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興博士談如何進行腦血栓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防治

陳振興博士談如何進行腦血栓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防治
富麗華德董事執行長陳振興博士指出根據臨床觀察,腦梗塞患者閉塞的腦血管再通後(溶栓或自發再通),部分病側的神經缺失反而加重。動物實驗也證實,重灌注可加重腦組織原有的缺血性損傷。陳振興博士說,可見缺血引起的腦損傷不僅發生在組織灌注不足時,更重要的發生在灌注恢復期,這種現象稱為再灌注損傷。
  (3)自由基的作用缺血再灌注時,灌注氧突然增加,產生大量氯自由基、損傷細胞膜及蛋白質,最後造成細胞壞死。
  (4)高能磷酸化合物缺乏,影響細胞功能的恢復。
  (5)白細胞作用 實驗發現,缺血再灌注時腦組織有白細胞浸潤增加,用除去白細胞的血再灌注,或用抗炎藥物布洛芬減輕組織浸潤,可保護缺血組織。
  為了防治再灌注損傷,可採取以下措施。
  (1)儘早恢復血流,儘量減少缺血時間。
  (2)再灌注時低流、低壓、低溫,前二者意義在於灌注的氧的供應不致突然增加引起氯自由基生成,後者使代謝降低,代謝產物積聚減少。
  (3)清除自由基 應用低分子清除劑(維生素E、A、C、輔酶Q10等)及酶性清除劑(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4)鈣拮抗劑應用能阻滯缺血時開放的鈣道,對缺血性腦組織有保護作用。
(5)改善缺血組織代謝 外源性ATP恢復細胞膜功能,改善氧化磷酸化受阻如給氫醌,細胞色素C等。

▼ "陳振興博士談如何進行腦血栓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防治" 的相关文章:

是脑瘫还是缺钙?小儿脑瘫诊断的误区

      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功能神经外科脑瘫专病门诊上,很多孩子被诊断为脑瘫后家长就懵了,绝望的认为,孩子以后不是傻子就是低能儿。其实并非这样,国内著名小儿脑瘫专家常崇旺博士解释道:缺氧、早产、窒息等原因都可诱发小儿脑瘫。其实,通过系统科学的治疗,大部分孩子可恢复正常,并非脑瘫就意味着呆傻,智力正常的脑瘫患儿还很多。
  早产、出生低体重、缺氧等易脑瘫
  “引起脑瘫的原因很多,但低出生体重、感染、缺氧、颅内出血、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多胎妊娠、母亲患癫痫等是孩子患上脑瘫的高危因素。”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功能神经外科脑瘫治疗中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策略:解读2010版中国指南(转载)

来源:论坛每日快讯   2010年09月17日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刘鸣
  约7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意识模糊、焦虑、卒中后应激状态、病前存在高血压等。多数患者在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自发降低。病情稳定而无颅内高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4小时后血压水平基本可反映其病前水平。
  目前关于卒中后早期是否应该立即降压、降压目标值、卒中后何时开始恢复原用降压药及降压药物的选择等问题尚缺乏足够的可靠证据。
  国内研究显示,入院后约1.4%的患者SBP≥220 mmHg, 5.6%...

卵圆孔未闭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近年来发现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 PFO)与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尤其是较年轻的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有明显的关系,在国外已开始对PFO进行积极的治疗。本文综述PFO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1  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
    65岁以上脑卒中,85%属缺血性,多数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年龄较轻的脑卒中,经各方面检查,其原因仍不明确者占43%,称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在各种“不明”的原因中,卵圆孔未闭是其中...

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在新生儿疾病中占有相当高比例,它是造成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HIE的病死率已显著降低,但存活者永久性脑功能缺陷的发生率仍较高。因此,为提高存活患儿的生命质量,近年来我院开展应用纳洛酮治疗HIE,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患儿系2000年1月~2003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HIE的患儿,其中男孩44例,女孩36例;早产2例,余为足月儿;出生体重在2.3kg~4.0kg,年龄最小生后20分钟,最大生后20小时。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

心肌缺血3-5分钟心脑细胞很快死亡

北京医星医院糖尿病综合防治著名专家刘尊永教授、糖尿病综合防治运营专家高志云副院长共同博文
 心肌缺血3-5分钟心脑细胞很快死亡
    冠状动脉被堵死了,心肌骤然间出现缺血。这之后,情况就很危急了。先是心电不稳定,心脏无法正常跳动和工作,这样病人就会出现意识丧失和进入昏迷状态。 心脏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当然没法正常跳动了,就会出现心律失常,而病人会觉得心跳快一下慢一下的;接着,就是心室没有规律的颤动,即室颤。 这种颤动并非正常的、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此时及时有效除颤,还有可能挽回生命。但是如果没采取措施,只要三五分...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