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的脊髓神经反射理论
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的脊髓神经反射理论而开发出来的捏指疗法,是刺激来自指尖的经络疗法,这种捏指疗法可以治疗下列疾病。
肝病:揿捏右手拇指的2个关节
耳鸣:揿捏双手无名指的3个关节
膝痛: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外侧
糖尿病:揿捏左手拇指的2个关节
高血压:揿捏左手小指根部
心脏病: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内侧
皮炎:揿捏双手食指根部
眼睛疲劳:揿捏右手中指的3个关节
增强体力:揿捏左手中指的3个关节
每次操作3分钟,每天一两次。它的特征是疗效立竿见影,而且没有副作用。
但是,发热或手指受伤时暂停操作。
常旋转大拇指能让你少生病
旋转拇指
如果感到体力不足,不妨试着让拇指作360度旋转。旋转时必须让拇指的指尖尽量画圆形。起初也许会感到不顺,但反复进行几次以后,拇指就会有节奏地旋转,而且觉得心情舒畅。一般让拇指按顺时针的方向及逆时针的方向各自旋转1~2分钟即可。
自我握手
作为养生方法加以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我握手。左右手掌靠拢在一起交替对握,关键在于右手拇指要有意识地用劲抓住左手的小鱼际,左手拇指抓住右手的小鱼际。紧握3秒钟后双手分开。左右相互紧握5~6次。
手指交叉
当感到大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时,不妨把双手手指交叉地扭在一起。某只手拇指在上交叉一会儿后,再换成另一只手拇指在上。然后将手指尖朝向自己,并使双手腕的内侧尽量紧靠在天天更新。
肝病:揿捏右手拇指的2个关节
耳鸣:揿捏双手无名指的3个关节
膝痛: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外侧
糖尿病:揿捏左手拇指的2个关节
高血压:揿捏左手小指根部
心脏病:揿捏左手小指3个关节的内侧
皮炎:揿捏双手食指根部
眼睛疲劳:揿捏右手中指的3个关节
增强体力:揿捏左手中指的3个关节
每次操作3分钟,每天一两次。它的特征是疗效立竿见影,而且没有副作用。
但是,发热或手指受伤时暂停操作。
常旋转大拇指能让你少生病
旋转拇指
如果感到体力不足,不妨试着让拇指作360度旋转。旋转时必须让拇指的指尖尽量画圆形。起初也许会感到不顺,但反复进行几次以后,拇指就会有节奏地旋转,而且觉得心情舒畅。一般让拇指按顺时针的方向及逆时针的方向各自旋转1~2分钟即可。
自我握手
作为养生方法加以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我握手。左右手掌靠拢在一起交替对握,关键在于右手拇指要有意识地用劲抓住左手的小鱼际,左手拇指抓住右手的小鱼际。紧握3秒钟后双手分开。左右相互紧握5~6次。
手指交叉
当感到大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时,不妨把双手手指交叉地扭在一起。某只手拇指在上交叉一会儿后,再换成另一只手拇指在上。然后将手指尖朝向自己,并使双手腕的内侧尽量紧靠在天天更新。
▼ "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的脊髓神经反射理论" 的相关文章:
八段锦“握固”的养生功效
握固,是传统养生方法中一个十分常见的基本手势,被广泛应用于各式养生功法当中。国家体育总局推出的四套健身气功中,易筋经的“青龙探爪势”、“卧虎扑食势”,五禽戏的“猿摘”以及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等均采用了这一手势。为何这个简单的拇指内握动作备受养生专家们的青睐?它到底有什么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呢? 1.握固的历史溯源“握固”一词,出现的年代应当是很早的。在《老子》第五十五章记载:“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老子说,含德深厚的人,就好比是出生不久的婴儿……虽然他筋骨柔弱,但是他的拳头握得多紧呀!唐玄宗李隆基注解为“赤子骨弱筋柔而能握拳牢固。”大概古人看到出生不久的婴儿...
浅谈神经反射评估的步骤
(一)生理反射1.浅反射
为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射(表3一13)。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皋反射、反射等。
2.深反射
为刺激骨膜、肌键引起的反射。包括肪二头肌反射、脓三头肌反射、挠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键反射等。
此外,除上述深反射外,临床上还有霍夫曼(Hoffmann )征、阵挛等。其临床意义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等;深反射亢进,见于锥体束受损,如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脊髓炎休克期过后等。
(二)病理反射
...
强迫症自我治疗要掌握原则有以下几点
强迫症自我治疗要掌握原则有以下几点:确定自己的回避行为
强迫症朋友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对于可以引发自己恐惧的情境或事物往往采取回避行为,这一点和恐惧症朋友一样。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所有回避行为。
确定恐惧等级
面对一个情境或事物一点都不恐惧,记0分,极度恐惧记100分。把第一步所确定的恐惧线索依次打分,然后把恐惧线索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每十分一个等级。
确定自己的恐惧线索
外在线索
大多数强迫症朋友恐惧他周围环境中的某个事物,比如某物体、人或者情境。如某一强迫洗澡的朋友,经过分析其实自己恐惧的是爱滋病病毒,害怕自己携带这种病毒并传染给家人。所以每次从外面回来必须长时间的洗澡...
脑瘫儿中脑水平反射检查
中脑水平反射中脑水平的反射为翻正反射,也称立直反射。该反射是指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能动调节身体各部分,使身体恢复直立的状态。翻正反射出生后可见到,但以4~12个月最明显,以后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而逐渐完善。翻正反射是自动反应,它维持着:①头在空间中的正常姿势;②头颈和躯干间正常序列关系;③躯干与肢体间的正常排列。
(1)颈立直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头向一侧转动时,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随着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为阳性反应,这是一种总体运动(图1-18)。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