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初期阶段都有哪些表现?

 肾衰竭治疗专家称在肾功能衰竭的最初阶段,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所以进行常规尿液和血液检查显得非常重要。当肾脏病变进展时,病人的患病症状也会比较明显。常见的有:
1)身体不适。由于毒素和废物在体内不断堆积,病人可能会感到浑身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夜间睡眠不好,没有胃口,搔痒和疲劳。
 2)浮肿。一些病人会出现浮肿现象。尿量减少,尿频(尤其在夜间)。手足踝浮肿。其它症状还有气短,眼睛周围肿胀等。
 3)贫血。由于肾脏功能受损,人体不能产生制造红细胞所需的足够荷尔蒙,因而产生贫血。贫血的人经常会感到寒冷和疲惫。
      
      中药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有良好的效果,中医疗法以通肾活络、活血化瘀、降浊排毒为途径,以疏通肾脏,激活肾脏功能为目的。建议你吃慢性肾功能衰竭康复汤,促进和改善已经萎缩坏死肾脏的微循环,加速病变肾脏的新陈代谢,使药物中有效成分充分发挥作用,修复受损肾小球,增强肾小球重吸收,恢复肾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使血肌酐、尿素氮降至正常。
     慢性肾衰竭康复汤,肾衰竭康复汤疗效确切、稳定、长远,一般用药一至三个疗程后,     病情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少见复发现象。
肾衰竭康复汤官方网址:http://www.zhukang120.net/diesase/?DisID=129
地址:长春市火车站东侧长白路638号长春蓝天医院3楼中医专家诊室
电话:0431-86541817 0431-86400288 传真:0431-82909677
QQ:1359630488,1359932210,1359404536,1357211598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初期阶段都有哪些表现?" 的相关文章:

慢性肾炎能活多久?会不会转为肾衰竭?

慢性肾炎能活多久?会不会转为肾衰竭?如果转为肾衰竭,慢性肾炎能活多久?慢性肾炎能治好么?慢性肾衰竭病人半数以上是出于慢性肾炎发展而来。
一、慢性肾炎能活多久? 会不会转为肾衰竭?
慢性肾炎迁延不愈,会发展成慢性肾衰的。慢性肾炎究竟要经过多长时间才发展成慢性肾衰,慢性肾炎能治好吗?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无肯定的结论。
从首次发现尿异常到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历时10年甚至数几年。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慢性肾炎必然会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经过积极的中医云火活肾疗法治疗、合理的饮食调摄、注意休息、防止感染后,肾脏的炎症可以得到缓解,症状亦会明显减轻,甚至尿改变亦可消失。
慢性肾炎病人决不可悲观...

引发肾衰竭的原因有哪些?肾衰竭该注意什么?

也会逐渐阴损及阳,同时脾肾虚损也要波及肺、肝、心三脏。肝肾阴虚者。形成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的局面。肝肾亏损肯定涉及肺、脾、心三脏,与脾肾两虚的结果相同,最后五脏俱衰。外邪、水气湿浊、瘀血等实邪由脏腑虚损发展而成,但一旦停蓄留滞为患,又会反过来影响正气的升降出入,加速原来虚证的发展,因此实邪虽属标证,却是导致疾病恶性循环的关键。综上所述,CRF病机错综复杂,虚实并见,阴阳失调寒热交错,病位广泛,可涉及五脏和胃、肠、三焦、膀胱等多个脏腑。其中脾肾衰败,湿浊水毒潴留是病机关键。
肾衰竭原因是什么?
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对药物免疫反应,以及诸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感染或疾病,均能引起...

扩张型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中国人民解放军303医院干细胞治疗扩张型心力衰竭怎么样

 
 

    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充血性心肌病,常合并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DCM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诸多因素如病毒性心肌炎、遗传、代谢或营养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致心肌坏死、纤维化而发展为DCM.约有30%~50%为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所致。主要病理特征是心脏重量增加, 各心腔扩大、 室壁厚度多正常或变薄,心内膜可增厚。病理检查对DCM诊断缺乏特异性。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①心肌收缩力减退,最后出现右心衰竭。②心室扩张...

如何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

如何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的病情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治疗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只有清楚了肾衰竭的临床表现之后,患者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自己病情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治疗病情,这样对肾衰竭的治疗会起到好的作用。肾衰竭病情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具体的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患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病情,去看看处在什么时期,这样就可以针对自己肾衰竭病情的程度去对症治疗,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第一点、防止中毒。如何预防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关数据表明,有半数的急性肾衰竭都是有药物引发的,还有部分因接触有害物质所致。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和接触对肾脏有毒害的药物或毒物。若属意外服用...

心力衰竭研究新进展

心力衰竭研究新进展
重庆合川人民医院  曹优文主任医师
一、流行病学情况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衰的发病、治疗和预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解心衰新的流行病学情况,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戚文航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对上海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400例住院的心衰病人进行调查,重点是对1980年、1990年、2000年三个年份的心衰病人的发病原因、患病率、 治疗方法的演变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分析,发现20年来心衰的病因、发病年龄、病死率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治疗方法上的创新和提高,也有病人医学知识不断积累、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等因素.  ...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