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垂体腺瘤经鼻孔蝶窦显微手术
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经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10%~15%。自1909年Cushing等首创经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以来,该治疗方法已为广大神经外科医师所采用,并获得很好疗效。
一、症状与体征
主要为内分泌改变及视力、视野障碍,部分病人伴有头痛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根据内分泌激素检测,可将肿瘤分为非功能性肿瘤和功能性肿瘤(包括GH腺瘤,PRL腺瘤,ACTH腺瘤和TSH腺瘤)。
二、影像学检查
头颅X线片、CT扫描或MRI检查有助于垂体腺瘤的诊断。蝶鞍断层照片常显示蝶鞍扩大,鞍底骨质变薄或破坏。利用增强的冠状、矢状及轴位CT扫描可显示肿瘤大小及向蝶鞍上、下与鞍旁伸展的情况,并了解蝶窦气化程度。MRI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尤其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更有价值。根据影像学检查所见,参照Hardy的垂体腺瘤分级标准,垂体腺瘤又可分为五级,即1级:肿瘤直径在10mm以内,于鞍内生长;2级:肿瘤向鞍上伸展达10mm,充填了鞍上池;3级:肿瘤向鞍上扩展10mm~20mm,使第三脑室上抬;4级:肿瘤向鞍上扩展20mm~30mm,充填了第三脑室前部;5级:肿瘤向鞍上扩展>30mm,达侧脑室门氏孔,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此种分级的1级为微腺瘤,2、3级为大腺瘤,4、5级为巨大腺瘤。
三、手术治疗
手术在全麻下施行,患者取卧位,头后仰30°,气管的麻醉插管固定于左侧口角。术中使用冷光源深部照明和高速微型磨钻,开放蝶窦及鞍底骨质。进入蝶鞍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并摘除肿瘤。垂体微腺瘤组织多呈白色或紫红色,易于剥离与切除。对于大腺瘤或巨大腺瘤,在切除鞍内瘤组织后,为使突入鞍上的瘤块获得彻底切除,于患者腰蛛网膜下腔预先置入的导管内缓慢注射生理盐水,用增加颅内压力的方法将鞍上瘤块挤压入术野内,有利于手术摘除。注射生理盐水的量依监测的颅内压力值而定,一般为20ml~60ml,少数为80ml。若ICP>5.33kPa,则应特别慎重,注射量过多或过快可能会产生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起严重并发症。肿瘤切除后严密止血,瘤腔内用小片明胶海绵堵塞。并取小块肌肉及骨片行鞍底修补,局部就用医用胶粘合加固,防止CSF漏或垂体脱位,鼻腔用碘仿或油沙条堵塞。
四、术后经过及并发症
术后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鼻腔内堵塞物于第4天拔除,伤口第7天拆线。术后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多饮、多...
一、症状与体征
主要为内分泌改变及视力、视野障碍,部分病人伴有头痛及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根据内分泌激素检测,可将肿瘤分为非功能性肿瘤和功能性肿瘤(包括GH腺瘤,PRL腺瘤,ACTH腺瘤和TSH腺瘤)。
二、影像学检查
头颅X线片、CT扫描或MRI检查有助于垂体腺瘤的诊断。蝶鞍断层照片常显示蝶鞍扩大,鞍底骨质变薄或破坏。利用增强的冠状、矢状及轴位CT扫描可显示肿瘤大小及向蝶鞍上、下与鞍旁伸展的情况,并了解蝶窦气化程度。MRI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尤其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更有价值。根据影像学检查所见,参照Hardy的垂体腺瘤分级标准,垂体腺瘤又可分为五级,即1级:肿瘤直径在10mm以内,于鞍内生长;2级:肿瘤向鞍上伸展达10mm,充填了鞍上池;3级:肿瘤向鞍上扩展10mm~20mm,使第三脑室上抬;4级:肿瘤向鞍上扩展20mm~30mm,充填了第三脑室前部;5级:肿瘤向鞍上扩展>30mm,达侧脑室门氏孔,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此种分级的1级为微腺瘤,2、3级为大腺瘤,4、5级为巨大腺瘤。
三、手术治疗
手术在全麻下施行,患者取卧位,头后仰30°,气管的麻醉插管固定于左侧口角。术中使用冷光源深部照明和高速微型磨钻,开放蝶窦及鞍底骨质。进入蝶鞍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并摘除肿瘤。垂体微腺瘤组织多呈白色或紫红色,易于剥离与切除。对于大腺瘤或巨大腺瘤,在切除鞍内瘤组织后,为使突入鞍上的瘤块获得彻底切除,于患者腰蛛网膜下腔预先置入的导管内缓慢注射生理盐水,用增加颅内压力的方法将鞍上瘤块挤压入术野内,有利于手术摘除。注射生理盐水的量依监测的颅内压力值而定,一般为20ml~60ml,少数为80ml。若ICP>5.33kPa,则应特别慎重,注射量过多或过快可能会产生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起严重并发症。肿瘤切除后严密止血,瘤腔内用小片明胶海绵堵塞。并取小块肌肉及骨片行鞍底修补,局部就用医用胶粘合加固,防止CSF漏或垂体脱位,鼻腔用碘仿或油沙条堵塞。
四、术后经过及并发症
术后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鼻腔内堵塞物于第4天拔除,伤口第7天拆线。术后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多饮、多...
▼ "脑垂体腺瘤经鼻孔蝶窦显微手术" 的相关文章:
胶质瘤的伽玛刀治疗
胶质瘤的伽玛刀治疗包括星形细胞瘤(含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少支胶质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胶样囊肿等。其发病率合计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35~45%左右。
(一)星形细胞瘤 分Ⅰ~Ⅵ级。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Ⅰ级者,在成人多在大脑白质浸润生长,分为原浆型与纤维型两类。肿瘤组织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硬度如橡皮样,一般无出血坏死,但可呈囊性变,一种为囊内含有瘤结节,另一种为肿瘤内含有囊肿。儿童的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临床表现在成人常先有癫痫,逐渐出现瘫痪、失语、精神改变,而后出现颅内压增高。
儿童多先表现
为颅内压...
难治性癫痫的组成
难治性癫痫的组成难治性癫痫是指目前的抗癫痫用药。在有效治疗期、合理用药仍不能终止发作,或已经被临床证实的难治性癫痫和癫痫综合症。临床上难治性癫痫有三部分组成。
1. 难治性癫痫综合症
目前被国际抗癫痫联盟明确的难治性癫痫综合症如下: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症状性婴儿痉挛症、Lennox-Gastaut综合症、持续性部分性癫痫、Sturge-Weber综合症、Rasmussen综合症、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结节样硬化、颞叶内侧癫痫和某些类型的肌阵挛性癫痫综合症。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多发生于出生后3个月,6个月以后发生少见,癫痫发作...
发现脑膜瘤怎么办
由于现在检查技术的进步,脑膜瘤的检出率提高了。一旦发现得了脑膜瘤,该怎么办?第一步,不要紧张!了解一些脑膜瘤的常识吧。
脑膜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4.3%~19%。发病的年龄高峰为45岁左右,男﹕女为1﹕1.8。
脑膜瘤的发生与蛛网膜有关,可发生于任何有蛛网膜细胞的部位(脑与颅骨之间、脑室内、沿脊髓),特别是与蛛网膜颗粒集中分布的区域相一致。脑膜瘤多与硬脑膜相粘连,但亦可与硬脑膜无关联,如发生在脑室内的脑膜...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ACTH腺瘤)及脑垂体次瘤介绍
[概述]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发生字一般为1/10万。有的报告高达7/10万。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病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们在尸检中发现率为20%-30%。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垂体腺瘤主要从下列几方面危害人体:(1)垂体激素过量分泌引起—系列的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2)肿瘤压迫使其他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靶腺的功能低下;(3).压迫蝶鞍区结构,如视交叉、视神经、海绵窦、脑底动脉、下丘脑、III脑室、甚至累及额叶、额叶、脑干等,导致相应功能的严重障碍。垂体腺瘤好发年龄为青壮年,对病人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功能有严重损害,并造成一系列社会心理影响。19世纪末以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