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失衡是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机

颜乾麟 韩鑫冰 韩天雄 刘小雨 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 气血在生理上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失衡必然会影响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疾病发生。心脑血管病与中医的心悸、胸痹心痛、眩晕、中风、失眠、痴呆等相关。目前国内文献认为众多心脑血管病主要辨证分型有痰火扰心、饮阻心阳、心血瘀阻、心阳虚弱、心阴虚弱、脑脉受损、脑髓空虚等。然而这些病机的共同特点都与气血失衡变化有关。
心脑生理与气血的关系
人体各种生理活动与新陈代谢均与气血温煦和濡养有关,故《内经》中有“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未并,五脏安定”。
心主血,指心与血液的生成有关,水谷精微经脾的转输升清,复注与心,化生为血。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生血”。心又主脉,指心与脉的功能有关,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之合脉也。”说明心脏是全身血脉的枢纽,血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血脉通过心脏将气血运行于周身。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和脉的相互合作,其主导作用的是心气的推动。
中医对脑的认识颇为丰富,如《灵枢?经脉篇》:“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素问?A title=书籍相关:五脏 href=\"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44-3-1.html#m0-0\" target=_blank>五脏生成篇》:“诸髓皆属于脑”。脑为髓海,脑为诸阳之会,并且脑与气血关系紧密。《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大惑论》曰:“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脑髓以经脉为通道,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密切相连,新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脑只有依赖气的温煦和推动,血的濡养和流畅,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心脑两者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血液的运行调节及神志两方面。心主血脉,心运血以养脑,脑方能主神明,而心的生理功能每受脑主神明的影响,因此心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气血失衡是基本病机
任何致病因子侵犯心脑,势必首先影响气血失和,循行受阻,造成心脑失养。因此从气血失衡入手深入研究心脑血管病的病机,有利于把握治疗的原则性和方向性,从而使辨证论治更能解决主要矛盾。
《素问?痿论》谓:“心主血脉”,《素问?A title=书籍相关:五脏 hr...

▼ "气血失衡是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机" 的相关文章:

24小时里的养生秘诀

    现在我们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而在古代人们则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相当于一个时辰。12时辰和我们的五脏六腑以及经络密切相关,在这12时辰当中,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经、一个脏腑值班,所以,我们要针对每一个不同的时辰来保养其相对的脏腑。在一天当中我们应当怎样结合十二时辰安排我们的养生活动?下面就来看看24小时中哪些事情是适宜做的,哪些事情是不适宜做的吧。

  子时——睡觉保护阳气

  半夜11点到凌晨1点的时候叫子时,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太极生命钟的阴极,按照阴阳消长的规律,这个时候阴气是最重的,而阴是主睡眠的,那么我们就要遵从这个阴...

续医说 俞弁

续医说
作者:俞弁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45年 
<目录>
<篇名>序
属性:御寇有言医者理也理者意也何稽乎理言治意言识得理与意料理于未见曰医超然望闻者无
几也
降则不理不治不识不明斯二者不言不详以故圣人尚乎辞说者谓经始于轩岐缓鹊辈识其意者也
仲景下代有名士有方有论有原有辩有法耿耿与繁星并丽而不磨者圣人以道仁天下起危而养安
斯已矣而又立言以臣扶百代其为虑不广且勤哉神而明之在人子容氏有意焉久矣苦心探赜学以
聚之问以辩之精思以强勉之董生曰勉强学问则闻见博知益精然会博而归约则君子贵乎详说也
是书述古法今事积有岁月得理与意...

五行与疾病

   (1)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持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爪、面、唇、毛、发)等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运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

中医论--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概述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消化性溃疡病因病理
消化性溃疡诊断要点
消化性溃疡辩证分型
消化性溃疡治疗原则
消化性溃疡注意事项
 
    【消化性溃疡概述】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症状特征有反复发作的中上腹疼痛,呈周期性、节律性、与饮食有关,可伴泛酸、嘈杂感、暧气、反胃、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有吐血、便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例为5.23:1~6.5: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

中医诊断歌诀

 

1、表寒证:
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风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
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
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
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
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
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
虚热骨蒸五...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