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意向治疗中的节奏感
如果一个症状,试用了很多经心理临床咨询师认定有效的方法,而无效;如果我的咨询者说,森田疗法用过,阻断等等都用过,但她的强迫症依然未见好转。那说明什么,“无效”说明她不想让疗法生效。治疗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顺着思路想,究竟哪个方法适合咨询者。但当我们的方法均受到阻抗,那样的话就不再有任何适合这个咨询者的了。
往往治疗中的咨客不会明白这个思路。我的一个年轻的患者,在经过当地多次的催眠放松疗法后,来找我咨询。我们电话中交流,我发现她很懂自己的症状,也很尊重上一个咨询师。我们探讨过各种治疗强迫症的疗法,这些疗法,她如数家珍,比我还精通。我暗暗担心碰上一个“高手”,呵呵!催眠疗法治疗强迫意向,一定会有效的,但是这里面有个节奏问题。患者的反馈证实了我的推测。国内的催眠疗法最近盛行,催眠有很多用途。其中一个也是用来自我放松,这个我认同。
但是抑郁症患者和强迫症患者的节奏是有差异的。前者病效慢而缓,持续性;而后者起效快,消失也快,突发性的居多。就是说当强迫意向来了,患者按照咨询师的安排,进行自我催眠,进入状态至少也要十几分钟吧!那么,十几分钟后,情绪虽然是受到控制,但至少这个有效的方法不时效,就是时间节奏过慢。那么从催眠师那里获得的方法,在操作时有难度。我以为,对于她不是最恰当的治疗方法。
说回到我们的案例。我们再次探讨森田疗法和阻断疗法。两个截然不同的思路,但是都对强迫有效。我们采取试一试的逻辑,看看哪个更适合咨询者个体。两个疗法,都试用过,都在短期内有疗效,但咨客都不愿意继续坚持下去。这有怀疑的成分,怀疑疗法,也怀疑自己。但意识层她不会怀疑自己,我认为。于是,我们在第 3小时咨询的时候,我点出来。如果你想用疗法来求证你的症状,那么你看得那么多心理咨询书籍就真的用上了,那些完全有可能让你失去方向。
她惊讶,我怎么这么说。你看呀,小时候的完美倾向,被她说成是强迫的起因;后来她有意识翻阅类似书籍,一一把自己与其症状对应。在貌似很象以后,又采取咨询催眠治疗。而后辗转到我这里,依然是不停用强迫症得很多术语和方法来验证自己,这分明是在强迫自己是个患者。而后又让疗法都失效...
往往治疗中的咨客不会明白这个思路。我的一个年轻的患者,在经过当地多次的催眠放松疗法后,来找我咨询。我们电话中交流,我发现她很懂自己的症状,也很尊重上一个咨询师。我们探讨过各种治疗强迫症的疗法,这些疗法,她如数家珍,比我还精通。我暗暗担心碰上一个“高手”,呵呵!催眠疗法治疗强迫意向,一定会有效的,但是这里面有个节奏问题。患者的反馈证实了我的推测。国内的催眠疗法最近盛行,催眠有很多用途。其中一个也是用来自我放松,这个我认同。
但是抑郁症患者和强迫症患者的节奏是有差异的。前者病效慢而缓,持续性;而后者起效快,消失也快,突发性的居多。就是说当强迫意向来了,患者按照咨询师的安排,进行自我催眠,进入状态至少也要十几分钟吧!那么,十几分钟后,情绪虽然是受到控制,但至少这个有效的方法不时效,就是时间节奏过慢。那么从催眠师那里获得的方法,在操作时有难度。我以为,对于她不是最恰当的治疗方法。
说回到我们的案例。我们再次探讨森田疗法和阻断疗法。两个截然不同的思路,但是都对强迫有效。我们采取试一试的逻辑,看看哪个更适合咨询者个体。两个疗法,都试用过,都在短期内有疗效,但咨客都不愿意继续坚持下去。这有怀疑的成分,怀疑疗法,也怀疑自己。但意识层她不会怀疑自己,我认为。于是,我们在第 3小时咨询的时候,我点出来。如果你想用疗法来求证你的症状,那么你看得那么多心理咨询书籍就真的用上了,那些完全有可能让你失去方向。
她惊讶,我怎么这么说。你看呀,小时候的完美倾向,被她说成是强迫的起因;后来她有意识翻阅类似书籍,一一把自己与其症状对应。在貌似很象以后,又采取咨询催眠治疗。而后辗转到我这里,依然是不停用强迫症得很多术语和方法来验证自己,这分明是在强迫自己是个患者。而后又让疗法都失效...
▼ "强迫意向治疗中的节奏感" 的相关文章:
强迫症青睐完美主义者
强迫症青睐完美主义者 患“强迫症”心理疾病的患者,几乎无一不是“完美主义”的追求者。那么,追求完美的人为什么容易患强迫性神经症呢?这与他从小形成的自我意识有关。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有一对成反向作用的自我意识:禁忌意识与权利意识。禁忌即禁止或忌讳做的事情。广义的禁忌包括风俗习惯、道德规范、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禁忌,只是不同的社会所禁忌的内容不同而已。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接受禁忌的熏陶,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养成了“禁忌意识”。如果父母长辈对儿童限制过多,惩罚过多,要求...
强迫症(要求确定)
我们必须百分之百的确定每一件事情,如果对某件事情有一点点的不确定,那就可能发生很可怕的事情,或者是无法忍受的。
每天晚上我都要在客厅和卧室里检查一个小时之后才能上床睡觉,因为我要确定所有的东西都在什么地方。是否在原来的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必须确定的知道它们现在都在什么地方,如果不能确定我就会很焦虑,无法入睡。我必须确定每道题目都看清楚了没有遗漏任何文字。我必须确定自己真的明白了对方说的话。我必须确定自己到底做没做那些可怕的事情。我必须确定自己是否丢东西了。我必须确定电源已经关好了门已经锁好了。等等。
...
缓解强迫症的三大奇招
解放军武汉保障基地医院专家认为,对一些不太严重的强迫症,可以采取一定的心理疗法缓解和控制:1。心理暗示
比如怀疑门没锁好,在第一次锁好门后,站在门前,心里反复告诫自己: “我已经锁好门了,现在转身离开,没事!”如此这样反复念叨几遍,并坚持这样做下去,不用多久就会改正过去的毛病。
2。自我统计
做一个统计表格,查看自己一天下来,在哪些方面会重复强迫行为,记录重复的次数,并给自己设立目标,要求自己逐渐减少强迫次数。
爱不是强迫
父母对婴儿或幼儿最多的语言表达就是爱这个字,什么可爱、亲爱、疼爱……,孩子在这些共同的字眼儿里感受到舒服与安全,于是,他们会把食物、保护与一切需求同爱这个字联系起来。著名作家刘墉有一次谈到他3岁的小女儿时说,每次他出差回来都会给女儿买礼物,但有一次他忘了,回家后女儿没见礼物,便说道:“爸爸不爱我了,爸爸不爱我了……”
幼儿把自己的需求同爱直接联系,是一种本能,也是我们人类的本能。所以爱需要传递,并需要被接受和感知。由此联想到有些人,他们会把爱挂在口头上,却没有实际行动,那么对方便感受不到爱。
当一个幼儿感受...
为什么做不到【正念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情绪的处理】
我遇到过很多患者,他们都曾经很痛苦的对我说:“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我默然,我知道他们很努力,真正感到痛苦的是患者自己,真正想要好起来的也是他们自己。但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呢?
我和他们所有的人都讨论过这个问题,其中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他们实在没有办法忍受当强迫症到来时的痛苦感觉。我们非常理解这种感觉,想象一下,当我们处在非常愤怒的时候,如果不让我们发泄出来,我们甚至会为之茶不思饭不想,甚至为之生气生上一个月。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做到”不是为了控制我们的情绪而是让我们可以真正的好起来。
那么,如何做到“行动”呢?首先,我们就要明白在强迫症中,情绪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