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视网膜进行性营养不良性退行病变,大部分是遗传性疾病。病理过程首先是视杆细胞的损害,其后是视锥细胞亦受到损害。感光细胞的损害主要是通过凋亡进行的,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是凋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RP的实质是基因缺陷导致的感光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变性,从而引起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视力下降、眼底特征性改变及视网膜电图波形振幅减低或熄灭。RP是发达国家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根据世界各地的调查资料,全球人口群体患病率约为1/3000~1/5000(1990年爱尔兰第六届RP会议报道)。据此估计,全球的RP患者约有150万人,在中国约有40万人。RP多于幼年或青春期发现,常双眼发病,也有病变仅发生在单眼者,具有遗传倾向。本病遗传学分型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性连锁隐性遗传及散发型。临床上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为多见。
RP的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包括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治疗、视网膜移植手术治疗等。视网膜移植手术治疗有视网膜感光细胞、干细胞、色素上皮细胞及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移植,其治疗的技术不成熟,容易产生严重并发症,疗效亦不确切。十余年来,数个国家的一百多例人类临床(手术)移植研究却发现术后效果并不明显[1-2],这使国际临床眼科界对用视网膜(细胞)移植手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兴趣大减,从而将研究重点转向如何延缓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延长病人有用视力时间的临床方法研究。基因治疗在理论上应该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由于RP具有遗传异质性及多效性,因此基因改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目前还难以阐明这种关系[3],使对该病的基因治疗难以找到切入点,因此对该病的基因治疗难以得到有关机构的批准,何况已有临床基因治疗导致病人死亡的报导[4-5],因此在解决基因治疗的切入点及安全性问题以前,临床上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治疗还不现实。目前及未来10年在临床上能真正得到应用的治疗方法,只有药物治疗。本文就目前的临床、临床试验性及实验性药物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一、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视网膜中Vitamin A通过其衍生物-视黄醛与视蛋白结合形成视紫红质,参与光电转化反应。Vitamin A缺乏首先引起视杆细胞敏感度下降...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的相关文章:

肝功能异常的症状是什么

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可以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和肝功能的代谢异常。了解肝功能异常的症状,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治疗及预后是有好处的。那么,肝功能异常的症状有哪些?肝功能异常的症状是什么?
    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在人体各个方面都可体现出来:
    1、肝功能异常会导致身体乏力、易倦、思睡等,可能是因为肝细胞损害,致血清转氨酶等酶类增高,而胆碱脂酶降低所致。
    2、由于肝功能异常,维生素类代谢障碍,其症状还会表现为皮肤粗糙、夜盲、唇舌炎症、浮肿、皮肤出血、骨质疏松等。
  &...

脉络膜再血管化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符合诊断及入选标准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60例120眼, 采用脉络膜再血管化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12mo后观察患者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结果:患者60例120眼中,视力下降者2眼(1.6%),视力无提高者15眼(12.5%),视力提高0.02~0.20者80眼(66.7%), 视力提高>0.20者23眼(19.2%) 。56例112眼做了周边视野(60°) 和中心视野(30°) 检查, 治疗前45眼可检测到周边视野敏感度, 治疗后56眼可检测到, 检出率为50%,56眼经过12mo观察后,其中47眼周边视野...

新生儿胎记多怎么回事?

胎记是新生儿常见的斑疹之一,多发生在腰部、臀部、胸背部和四肢,多为 青色或灰青色斑块,也叫“胎生青记”,医学上称为“色素痣”。胎记的形状不一,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晰,用手压不褪色,这是由于出生时皮肤色素沉着 或改变引起的,一般在生后5~6年内自行消失,不需要治疗。
       胎记在医学上称为「母斑」或「痣」,是皮肤组织在发育时异常的增生,在皮肤表面出现形状和颜色的异常。胎记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 可能在初生几个月后才慢慢浮现。胎记一般可分为色素型及血管型,常见的色素型包括太田母斑、先天黑色素母斑、咖啡牛奶斑等,血管...

优化强脉冲光治疗色素性皮肤病

雀斑、咖啡斑 、雀斑样痣、黄褐斑、老年斑是常见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其中雀斑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色素沉着病。常在幼儿至学龄前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青春期达高峰。主要分布于面、颊、手背等暴露部位,尤以鼻、颊部多见。皮损为黄褐色或黄棕色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为3~5mm,数目不等,深浅不一,对称分布,互不融合,与日晒关系密切。老年斑好发于面部、四肢暴露部位,患者以35岁以上多见;好发于面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部雀斑样痣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临床以面颈部发病的青年人多见;黄褐斑则主要对称分布于面颧部、颊部、额部,多为内分泌失调、妊娠后妇女,咖啡斑全身皆可发病,临床治疗以...

祛“太田痣”胎记有什么好方法?

“太田痣”名为痣,却并非黑色素痣,而是一种真皮内良性黑色素细胞增生性病变。它是生下来就有的,主要在面部眼周、前额、颧骨、颞部等处长出一片棕色、灰色或蓝色斑点,大部分以蓝色为主,对容貌影响非常大。在此要感谢天津维美整形美容医院的专家给予本文的咨询指导,祝大家健康美丽哦!O(∩_∩)O

以前对它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现在使用Q开关激光照射,根据激光的不同波长,可以选择适当的照射强度和深度,可以在瞬间击碎真皮深层的黑色素,对正常皮肤不会造成损伤,因为只有色素细胞才吸收特定的激光,而正常皮肤组织细胞不吸收激光,所以,即使有可能表皮出现一些水泡、破溃,也能很快修复,不会留下疤痕。效果确实很理想。不...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