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的硬解析和软解析
说到软解析(soft prase)和硬解析(hard prase),就不能不说一下Oracle对sql的处理过程。当你发出一条sql语句交付Oracle,在执行和获取结果前,Oracle对此sql将进行几个步骤的处理过程:
1、语法检查(syntax check)
检查此sql的拼写是否语法。
2、语义检查(semantic check)
诸如检查sql语句中的访问对象是否存在及该用户是否具备相应的权限。
3、对sql语句进行解析(prase)
利用内部算法对sql进行解析,生成解析树(parse tree)及执行计划(execution plan)。
4、执行sql,返回结果(execute and return)
其中,软、硬解析就发生在第三个过程里。
Oracle利用内部的hash算法来取得该sql的hash值,然后在library cache里查找是否存在该hash值;
假设存在,则将此sql与cache中的进行比较;
假设“相同”,就将利用已有的解析树与执行计划,而省略了优化器的相关工作。这也就是软解析的过程。
诚然,如果上面的2个假设中任有一个不成立,那么优化器都将进行创建解析树、生成执行计划的动作。这个过程就叫硬解析。
创建解析树、生成执行计划对于sql的执行来说是开销昂贵的动作,所以,应当极力避免硬解析,尽量使用软解析。
这就是在很多项目中,倡导开发设计人员对功能相同的代码要努力保持代码的一致性,以及要在程序中多使用绑定变量的原因。
/****************************************************/
大家都在说在Sql中使用了Bind Var(绑定变量)会提高不少性能,那他到底是如何提高性能的呢?
使用了Bind Var能提高性能主要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硬分析(Hard Parse)而节约了时间,同时节约了大量的CPU资源。
注:当一个sql语句提交后,oracle会首先检查一下共享缓冲池(shared pool)里有没有与之完全相同的语句,如果有的话只须执行软分析即可,否则就得进行硬分析。
而唯一使得oracle 能够重复利用执行计划的方法就是采用绑定变量。绑定变量的实质就是用于替代sql语句中的常量的替代变量。绑定变量能够使得每次提交的sql语句都完全一样。
当一个Client提交一条Sql给Oracle后,Oracle 首先会对其进行解析(Parse),然后将解析结果提交给优化器(Optimiser)来进行优化而取得Oracle认为的最优的Query Plan,然后再按照这个最优的Plan来执行这个Sql语句(当然在这之中如果只需要软解析的话会少部分步骤)。
相关文档:
表结构和数据如下(表名Test):
NO VALUE NAME
1 a 测试1
1 b 测试2
1 c ......
原文传送门:http://www.blogjava.net/improviser/archive/2008/12/07/244911.html
在前一篇文章中简单介绍了JAVA程序如何调用Oracle存储过程的基本语法程序结构, 本文将介绍JAVA跟Oracle的另一种关系,即通过JAVA编写Oracle存储过程。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使用Oracle数据库系统中的ps/sql语句来为oracle编写 ......
存储过程创建语法: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param1 in type,param2 out type)
as
变量1 类型(值范围);
变量2 类型(值范围);
Begin
Select count(*) into 变量1 from 表A where列名=param1;
If (判断条件) then
&n ......
1. ASCII
返回与指定的字符对应的十进制数;
SQL> select ascii(A) A,ascii(a) a,ascii(0) zero,ascii( ) space from dual;
A A ZERO SPACE
--------- --------- --------- ---------
65 97 48 32
2. CHR
给出整数,返回对应的字符;
SQL> select chr(54740) zhao,chr(65) chr65 from dual;
ZH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