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写flash遇到"no cfi table found"错误总结
在nios2平台下,在NiosII Command shell使用nios2-flash-programmer命令烧写flash时容易出现“no cfi table found”的错误,可能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1.地址搞错,指定的地址不是flash的起始地址;
2.参数设置错误,在SOPC Builder中检查CFI Flash的设置参数,如timing选项卡容易漏掉设置。
3.设计有问题,Flash的地址线或数据线搞错了(把数据总线的传输方向置为输出output了,改成双向bidir就可以了),或数据位宽不匹配;另外还有FL_RST_N=1和FL_WP=1要置高电平。
4.管脚分配错误,检查flash的引出管脚(flash_nCS、flash_oe、flash_we、flash_addr、flash_data等)分配有无错误。
5、硬件焊接有问题;
6、Flash不支持CFI协义,或坏掉了。
相关文档:
=============================================================
标题:与Flash操作有关的几个OEM函数
摘要:通过这些OEM函数将系统映像写入到FLASH中
备注: Windows Embedded CE 6.0
日期:2010.4.21
姓名:朱铭雷
=============================================================
通过BOOTLO ......
访问Nand Flash时需要先发出命令,然后发出地址序列,最后读/写数据;
需要使用各个信号来分辨命令、地址、数据;
S3C2410 的Nand Flash控制器 提供了相关寄存器来简化这些操作:
& ......
一、Nand flash相关
1.关掉inc\config.h 中Nand flash 的编译开关, //#define NAND_FLASH_SUPPORT
2.关掉inc\config.h 中Nand flash 参数保存的编译开关,//#define SAVE_ENV_IN_NAND
3.屏蔽src\Shell.c中Nand flash 参数设置
二、分区修改
原始Nand flash 分区(yl9200)
Creating 5 MTD partitions on "NAND 64MiB ......
来源:http://www.laogu.com/wz_687.htm
NOR和NAND是现在市场上两种主要的非易失闪存技术。Intel于1988年首先开发出NOR flash技术,彻底改变了原先由EPROM和EEPROM一统天下的局面。紧接着,1989年,东芝公司发表了NAND flash结构,强调降低每比特的成本,更高的性能,并且象磁盘一样可以通过接口轻松升级。但是经过了十多年之后 ......
一、写在前面
近来HTML 5被炒得很热,一来因为它是功能强大、实用的下一代开放式WEB标准技术,引起关注是顺理成章的,二来很多人说HTML 5会成为Flash和Silverlight杀手,这在富应用开发界引起不小骚动。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WEB前端开发工程师,HTML、FLASH也算接触不少,而且非常喜爱FLASH,下面是我阅读了大量专题及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