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的内省与反射
很多朋友在深入的接触Java语言后就会发现这样两个词:反射和内省,之前我们已经通过实例解析了Java的反射机制,在什么场合下应用以及如何使用?今天把这二者放在一起介绍,因为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反射
相对而言,反射比内省更容易理解一点。用一句比较白的话来概括,反射就是让你可以通过名称来得到对象(类,属性,方法)的技术。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类名来生成一个类的实例;知道了方法名,就可以调用这个方法;知道了属性名就可以访问这个属性的值,还是写两个例子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反射的使用方法:
//通过类名来构造一个类的实例
ClassClasscls_str=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上面这句很眼熟,因为使用过JDBC访问数据库的人都用过J Objectstr=cls_str.newInstance();
//相当于Stringstr=newString();
//通过方法名来调用一个方法 StringmethodName="length";
Methodm=cls_str.getMethod(methodName,null); System.out.println("lengthis"+m.invoke(str,null)); //相当于System.out.println(str.length());
上面的两个例子是比较常用方法。看到上面的例子就有人要发问了: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本来一条语句就完成的事情干吗要整这么复杂?没错,在上面的例子中确实没有必要这么麻烦。不过你想像这样一个应用程序,它支持动态的功能扩展,也就是说程序不重新启动但是可以自动加载新的功能,这个功能使用一个具体类来表示。首先我们必须为这些功能定义一个接口类,然后我们要求所有扩展的功能类必须实现我指定的接口,这个规定了应用程序和可扩展功能之间的接口规则,但是怎么动态加载呢?我们必须让应用程序知道要扩展的功能类的类名,比如是test.Func1,当我们把这个类名(字符串)告诉应用程序后,它就可以使用我们第一个例子的方法来加载并启用新的功能。这就是类的反射,请问你有别的选择吗?
内省
内省是Java语言对Bean类属性、事件的一种缺省处理方法。例如类A中有属性name,那我们可以通过getName,setName来得到其值或者设置新的值。通过getName/setName来访问name属性,这就是默认的规则。Java中提供了一套API用来访问某个属性的getter/setter方法,通过这些API可以使你不需要了解这个规则,这些API存放于包java.beans中。
一般的做法是通过类Introspector来获取某个对象的BeanInfo信息,然后通过BeanInfo来获取属性的描述器(PropertyDescriptor),通过这个属性描述器就可以获取某个属性对应的gett
相关文档:
先来了解一下链表模式的原理:
首先写一个JavaBean,内容是要添加的元素和该元素的节点。
public class NodeBea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Object data; //元素本身
private NodeBean next; //下一个节点
&n ......
如果你用的是myeclipse 6.0 而且 在使用
@Override 时出现以下错误:
The method XXXXXX of type XXXXXXXXX must
override a superclass method
那是因为你的Compiler 是jdk1.5,只要把它改为 1.6就可以了
方法:
1. window ->preferences... -> java -> Compiler
2. Compiler compliance lev ......
package bag;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Dou {
/*
* 生成扑克牌
*/
public String[] puke() {
String[] s1 = { "黑桃", "红桃", "梅花", "方片" };
String[] s2 = { "A", "2", "3", "4", "5", "6", "7", "8", "9", "10", "J",
  ......
1. 概述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编码基本知识,java,系统软件,url,工具软件等。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以"中文"两个字为例,经查表可以知道其GB2312编码是"d6d0 cec4",Unicode编码为"4e2d 6587",UTF编码就是"e4b8ad e69687"。注意,这两个字没有iso8859-1编码,但可以用iso8859-1编码来"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