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的文件系统
Linux启动时,第一个必须挂载的是根文件系统;若系统不能从指定设备上挂载根文件系统,则系统会出错而退出启动。一个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的文件系统,不同的文件系统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根据存储设备的硬件特性、系统需求等有不同的应用场合。在嵌入式Linux应用中,主要的存储设备为RAM(DRAM, SDRAM)和ROM(常采用FLASH存储器),常用的基于存储设备的文件系统类型包括:jffs2, yaffs, cramfs, romfs, ramdisk, ramfs/tmpfs等。
Linux下的文件系统结构如下:
1.Ramdisk
Ramdisk是将一部分固定大小的内存当作分区来使用。它并非一个实际的文件系统,而是一种将实际的文件系统装入内存的机制,并且可以作为根文件系统。将一些经常被访问而又不会更改的文件(如只读的根文件系统)通过Ramdisk放在内存中,可以明显地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Linux的启动阶段,initrd提供了一套机制,可以将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一起载入内存。
2.Ramfs/tmpfs
Ramfs是Linus Torvalds开发的一种基于内存的文件系统,工作于虚拟文件系统(VFS)层,不能格式化,可以创建多个,在创建时可以指定其最大能使用的内存大小。(实际上,VFS本质上可看成一种内存文件系统,它统一了文件在内核中的表示方式,并对磁盘文件系统进行缓冲。)
Ramfs/tmpfs文件系统把所有的文件都放在RAM中,所以读/写操作发生在RAM中,可以用ramfs/tmpfs来存储一些临时性或经常要修改的数据,例如/tmp和/var目录,这样既避免了对Flash存储器的读写损耗,也提高了数据读写速度。
Ramfs/tmpfs相对于传统的Ramdisk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不能格式化,文件系统大小可随所含文件内容大小变化。Tmpfs的一个缺点是当系统重新引导时会丢失所有数据。
3.Cramfs
在嵌入式的环境之下,内存和外存资源都需要节约使用。如果使用RAMDISK方式来使用文件系统,那么在系统运行之后,首先要把外存(Flash)上的映像文件解压缩到内存中,构造起RAMDISK环境,才可以开始运行程序。但是它也有很致命的弱点。在正常情况下,同样的代码不仅在外存中占据了空间(以压缩后的形式存在),而且还在内存中占用了更大的空间(以解压缩之后的形式存在),这违背了嵌入式环境下尽量节省资源的要求。
使用 cramfs就是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cramfs是一个压缩式的文件系统,它并不需要一次性地将文件系统中的所有内容都
相关文档: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SDP)提供一种能力,让应用程序有方法发现哪种服务可用以及这种服务的特性。
服务发现协议(SDP或Bluetooth SDP)在蓝牙协议栈中对蓝牙环境中的应用程序有特殊的含意,发现哪个服务是可用的和确定这些可用服务的特征。SDP定义了bluetooth client发现可用bluetooth server服务和它们的特征的方法。 ......
<!--
@page { margin: 2cm }
P { margin-bottom: 0.21cm }
A:link { so-language: zxx }
-->
一个
Linux
发行版,体积很小,用处反而很大。此话当真?
一般而言,老式计算机内存都不大,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wchar.h>
#include <locale.h>
int main()
{
#ifdef _WIN32
setlocale(LC_ALL, "chs");
#else
setlocale(LC_ALL, "zh_CN.UTF-8");
#endif
wchar_t KZg[] = {0x6211, 0};
char buf[10] = {0};
wcstombs ......
1. 下载文件
JDK jdk-1_5_0-linux-i586-rpm.bin (http://java.sun.com)
eclipse eclipse-SDK-3.2-linux-gtk.tar.gz (http://www.eclipse.org)
CDT org.eclipse.cdt-3.1.2-linux.x86.tar.gz (http://www.e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