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NFS 介绍
以下是经过从网上汇集而成,下面的连接的介绍也是比较详细:
http://linux.chinaunix.net/techdoc/net/2008/07/26/1020404.shtml
linux NFS 配置步骤
linux NFS 配置步骤
NFS server可以看作是一个FILE SERVER,它可以让你的PC通过网络将远端得NFS SERVER共享出来的档案MOUNT到自己的系统中,在CLIENT看来使用NFS的远端文件就象是在使用本地文件一样。
NFS协议从诞生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多个版本,如NFS V2(rfc1094),NFS V3(rfc1813)(最新的版本是V4(rfc3010)。
二、各NFS协议版本的主要区别
V3相对V2的主要区别:
1、文件尺寸
V2最大只支持32BIT的文件大小(4G),而NFS V3新增加了支持64BIT文件大小的技术。
2、文件传输尺寸
V3没有限定传输尺寸,V2最多只能设定为8k,可以使用-rsize and -wsize 来进行设定。
3、完整的信息返回
V3增加和完善了许多错误和成功信息的返回,对于服务器的设置和管理能带来很大好处。
4、增加了对TCP传输协议的支持
V2只提供了对UDP协议的支持,在一些高要求的网络环境中有很大限制,V3增加了对TCP协议的支持
*5、异步写入特性
6、改进了SERVER的mount性能
7、有更好的I/O WRITES 性能。
9、更强网络运行效能,使得网络运作更为有效。
10、更强的灾难恢复功能。
异步写入特性(v3新增加)介绍:
NFS V3 能否使用异步写入,这是可选择的一种特性。NFS V3客户端发发送一个异步写入请求到服务器,在给客户端答复之前服务器并不是必须要将数据写入到存储器中(稳定的)。服务器能确定何时去写入数据或者将多个写入请求聚合到一起并加以处理,然后写入。客户端能保持一个数据的copy以防万一服务器不能完整的将数据写入。当客户端希望释放这个copy的时候,它会向服务器通过这个操作过程,以确保每个操作步骤的完整。异步写入能够使服务器去确定最好的同步数据的策略。使数据能尽可能的同步的提交何到达。与V2比较来看,这样的机制能更好的实现数据缓冲和更多的平行(平衡)。而NFS V2的SERVER在将数据写入存储器之前不能再相应任何的写入请求。
V4相对V3的改进:
1:改进了INTERNET上的存取和执行效能
2:在协议中增强了安全方面的特性
3:增强的跨平台特性
三、CLIENT和SERVER
相关文档:
前几天更新ubuntu的时候,突然失败,仔细一看,是卸载老版本的gzip时候出了问题。错误信息:
install-info: No dir file specified; try --help for more information.
试了多个常用的手动卸载方法都没法搞定,于是求助google,很快找到答案。是GNU版的install-info代替了debian版的install-info造成的问题,覆盖回来就OK ......
最近看了一些Linux命令行的文章,在系统信息查看方面学到不少命令。 想起以前写过的一篇其实Linux这样用更简单
,
发现这些系统信息查看命令也可以总结出一篇小小的东西来了。
另外这里
还有非常多的命令, 可以作为参考。
系统
# uname -a # 查看内核/操作系统/CPU信息
# head -n 1 /etc/issue ......
linux目录架构
/ 根目录
/bin 常用的命令 binary file 的目錄
/boot 存放系统启动时必须读取的档案,包括核心 (kernel) 在内
/boot/grub/menu.lst GRUB设置
/boot/vmlinuz 内核
......
(一)中文字体的显示
(首先)用setup命令 开启“setup”对话框 --- 选择“service setup” 把“xfs” disable掉。
然后接下来:
(1)copy "c:/windows/fonts/simsun.ttc" to Linux directory : "/usr/share/fonts/liberation"
(2)edit "/etc/sysconfig/i1 ......
1. tr 命令的功能
tr命名是简化了的sed命令。其主要的功能包括:
a. 用一个字符来替换另外一个字符。
b. 删除字符串中的指定子串。
c. 合并字符串中重复串。
2. 常见的命令格式:
tr -c -d -s ["string1_to_translate_from"] ["string2_to_translate_to"] < input-file
-c 用字符串1中字符集的补集替换此字符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