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下常用的交叉编译方法
要在嵌入式Linux下使用动态语言,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解释器或执行引擎的交叉编译问题。
交叉编译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1. 直接通过交叉编译工具,手工配置交叉编译。交叉编译工具可以利用这个脚本来自动生成:
http://kegel.com/crosstool/
此方法的好处是简便快捷,一旦crosstool做好以后,需要什么包直接编译即可,而且可控性很强。缺点是对各种配置参数要很了解,而且自己需要考虑包依赖,以及包安装问题。对于要编译包依赖比较多的软件,比如我要编译ruby解释器,以及许多ext包,那就比较麻烦了,一般不推荐。
2. 利用scratchbox工具:http://www.scratchbox.org/
scratchbox是一个很不错的交叉编译系统,而且可以在qemu的支持下在pc上直接仿真运行。scratchbox的使用也相当简单。唯一缺憾的是,1.x版本需要切换用户来编译,而且各种库不够优化,需要自己仔细慢慢地调整才行。2.x版目前文档缺乏,不够成熟。
3. 利用OpenEmbedded工具:http://www.openembedded.org/
OE是属于比较重量型的交叉编译系统工具,有很多成熟的Linux设备都是用它来构建,如Sharp Zarus, Nokia 770, OpenMoko等。OE采用了较‘特别’的包管理工具和版本管理工具,有很多先进的特性。虽然OE可以很方便的交叉编译出象OPIE这样复杂的GUI系统,但如果要在OE下配置和定制软件包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如果你要编译OE提供的所有软件包的话,要有心理准备,它可能会吃掉近20G的硬盘,花费十几个小时的编译!
4. 利用buildroot工具:http://buildroot.uclibc.org/
buildroot是一个相当小巧灵活的一个交叉编译工具。在buildroot中定制和调整软件包十分的方便,而且buildroot提供类似 Linux kernel配置采用的‘图形化’的配置菜单,非常容易使用。buildroot的一个缺点是,它的交叉编译工具使用了绝对路径位置,不可更改。虽然可以配置成使用‘外部工具链’,但实际上那个‘外部工具链’也需要另一个buildroot副本才行,我曾经试过使用自己用crosstool脚本生成的工具链,只有在编译象busybox这样简单的包才行,编译ruby失败(可能是因为buildroot没有正确处理依赖包的连接路径)。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要依据你的实际情况而选择。以上四种方法我都在实际工作种应用过。针对动态语言工具的交叉编译,我比较推荐buildroot,而且buildroot足够灵活,可以很容易地增加软件包,可以适应大部分的需要。
获取buildroot:
svn
相关文档:
半年前的消息了。。呵呵。
首先访问:www.scootersoftware.com/
在download下面找到对应的安装包,新的版本哦。
或者用wget也行拉。看看版本的。
下载后安装就行了。
然后呢,
根据网上说的,删除掉 ~ 下面的 .beyondcompare 就能和谐掉30天的试用期。不过,每个30天来一次..
rm -rf ~/.beyondcompare
呵呵。不错啦 ......
1. 固定一个MAC地址,特别是在使用多个虚拟机的时候
linux环境下:
用root身份登录,在/etc/rc.d/rc.local里加上这三句
ifconfig eth0 down
ifconfig eth0 hw ether 00:0C:18:EF:FF:ED
ifconfig eth0 up
这样重新reboot后就不怕MAC复原了。
2. ifconfig命令(转载http://www.cnblogs.com/taobataoma/archive/2007/1 ......
由于 fc3 内核默认 fat32 文件系统字符编码是 ascii,如果优盘的文件名包含中文,那么在转换时会出问题,应用程序就会失去响应。具体的表现有多种,比如桌面假死,关机时提示无法卸载分区等等
解决的办法是在挂载时,根据语言环境 locale 的值,使用挂载参数。如果是 UTF- ......
原理:使用Windows下的连接作为网关。Linux作为一个虚拟的客户端通过这个Windows下的连接连上网。 1、设置Windows下的本地连接答应VMware的虚拟网卡来共享上网。(很重要!) 2、设置Windows下的VMware产生的虚拟网卡1。将其IP设置为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3、设置VMware的网卡为Host-only 4、启动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