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脾虚湿热症和寒湿症怎样区别?



寒湿:指湿浊内困肠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均可出现畏寒肢冷、腹胀、大使稀塘,或天亮前泄泻,或浮肿等病症。病因。即寒与湿相合的病邪。致病则卫外的阳气不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湿热:指一种病邪。湿和热相结合的病邪。致病可分别引致脾胃、肝胆及下焦大肠、膀胱等脏腑或皮肤筋脉的病证。湿热内蕴病证名。指湿热蕴酿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湿为重浊粘滞之邪,阻滞气机,与热邪相合,则湿热交困。热因湿阻而难解,湿受热蒸而使阳气更伤。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粘腻不爽、小便不利或黄赤,或黄疸等证。辨证要点:舌苔:湿热者多为舌质红,苔黄或黄腻,黄厚。      寒湿者多为舌质淡,氺滑苔,或苔白,白腻,白厚。大便:湿热者大便粘滞不畅,或干结。      寒湿者大便溏泻,不成形。小便:湿热者尿黄      寒湿者尿色...

“脾虚湿热症和寒湿症怎样区别?” 的相关文章

脾虚怎么办?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脾虚证的宜忌食物 ...

脾虚脾湿怎么办



内热是中医的概念范畴,是指自觉体内有热,而实际体温并不升高的症状 。阴虚内热就属于这种情况。根据你的情况,不能判定你有阴虚内热。需四诊和参方可诊断,阴虚内热的症状有:脉细数、舌红少苔、面赤关红、便干溲赤、盗汗等症状。建议你平时尽量放松心情,这是关键。至于吃什么,可多吃蔬菜、水果,勿多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适度的运动对缓解紧张等不良情绪非常有效。可不用服药。 阴虚内热之人宜常吃下列食物。 鸭肉 性平,味甘咸,能滋阴养胃。《本草汇》说它“滋阴除蒸”。《随息居饮食谱》称它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民间也认为鸭是最理想的...

脾虚? 哪位仙人帮我看看



你虽堂堂七尺男儿,正寒窗苦读,且患胃疾五年。尚未及冠,却胃炎缠身,可谓悲矣!脾乃后天之本。可且饥寒交迫,嬉水之儿,囊中羞涩,凡事赖于高堂,束手无策,顽疾至矣。社稷业大,吾鹏鹍翀宇之志亦不为此慄哉!呜呼。区区小疾,何足挂齿!此乃脾胃虚寒,服理中丸可矣。再者,少吃多餐,作息定时,减少压力,少吃辛辣油腻之品,中焦之大幸矣!若乃遵循愚者邪述,且后天之本固也。后天蕴蓄,社稷之栋梁也,且家之大业乎?


可以用薏米,白术,红枣,党参,砂仁各10-15克熬...

脾虚、大便稀溏且有畏寒,一年四季手脚出汗,是什么原因?有什么中药可以吃?最好是能泡水喝的。



便溏畏寒则为脾阳虚,手足脾之所主,手足心汗出脾精外泄也;宜用附桂理中丸温中祛寒;


典型的脾肾阳虚症状
吃理中丸 配合 归脾丸 比较好。
泡水的话基本没有适合的。

脾虚气弱怎么冶



同仁堂的参苓白术丸可以试试


可以健脾益气,口服补中益气丸效果不错,您可以借鉴



脾气虚弱:病人多食欲不振,大便不实,舌胖苔薄,脉弱。应补益脾气。
 
人参山药茯苓粥
人参6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粳米100克。人参、山药、茯苓研为细末,与粳米加水煮粥。一次吃完。本方以人参补气益脾,山药滋养补脾,茯苓健脾利湿。
 
参芪大枣饮
黄芪30克,人参6克,大枣50克...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