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脏生理的角度分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对机体的损伤及其防治原则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体机制为:
①激活心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导致肌原纤维挛缩,不但加速能量的消耗,其挛缩力可使肌纤维膜破裂;② Ca2+ 能以磷酸钙的形式沉积于线粒体,损伤线粒体功能,使 ATP 产生障碍;
③激活钙依赖性的酶,进一步损伤细胞膜;
④ Ca2+ 能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以及释放等反应,促进血栓的形成。
对机体的损伤:
1、心律失常,再灌注后心脏由窦性心律转变为心室颤动,或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转变为室颤,这是由规律、迅速、反复的室性异位活动的结果;
2、心肌收缩功能低下,甚至处于无功能状态,称为心肌顿抑。
3、再灌注反而使心肌代谢障碍更为严重, ATP/ADP 的比值进一步降低, ATP 和 CP 含量迅速下降,氧化磷酸化障碍,线粒体不再对 ADP 反应。
4、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缺血 - 再灌注损伤时,超微结构可见细胞水肿,细胞膜损伤加重,细胞挛缩加重,某些线粒体嵴破裂消失,线粒体内 Ca2+ 大量沉积,形成致密颗粒,肌原纤维断裂,节段性溶解和收缩带形成。
防治原则:
1.减轻缺血损伤,控制再灌条件
2.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
3.清除自由基
低分子清除剂
如VitE、Vi...
“从心脏生理的角度分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对机体的损伤及其防治原则” 的相关文章
造影和支架
按照现在的医学理论,即使已经得了心梗还是应该积极的开通已经堵塞的冠状动脉,还是放支架较好。因为发生心梗后,有一部分心肌因为彻底缺血缺氧而坏死,还有部分心肌因为有其他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供应并未完全坏死,但是侧枝循环的供应不能完全满足这部分心肌的需要,因此这部分心肌处于顿抑状态(相当于冬眠),如果打开已经闭塞的冠脉使这部分心肌恢复充足的血液供应,它们还会恢复原有的功能。这样心梗后发生心衰的程度会降低。这就好比一条宽敞的大道因为被破坏不能通车,虽然有其他的小道可以走,但是流量受到限制,只有把大路修好才能保证正常的交通运输。
你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病情?什么部位的心梗 面积大不大?
如果不是很严重,...
你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病情?什么部位的心梗 面积大不大?
如果不是很严重,...
心悸的感觉?
心悸就是患者自觉心跳或心伴心前区不适感,是由心跳过快、过慢、心律不齐引起的。 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 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常可发生心 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 等。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
胸前一阵悸动
最近老是心悸
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大体可见于以下几类疾病: 1.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等。 2.非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贫血、低血糖、大量失血、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以及胸腔积液、气胸、肺部炎症、肺不张、腹水、肠梗阻、肠胀气等;还可见于应用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阿托品等药物后出现的心悸。 3.神经因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最为常见,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惊恐或过度兴奋、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心悸 心悸是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可有心脏跳动异常快速、强烈或者不...
心悸的原因?
1、至少具备下列四组症状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神经衰弱衰弱症状:精神疲乏、脑力迟钝、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困难、工作学习不能持久,兴奋症状:工作学习、用脑均可引起兴奋,回忆及联想增多,自己控制不住,可对声光敏感,并且语言增多。情绪症状:紧张、易激动、烦恼。心理症状:紧张性疼痛(头痛、腰背或肢体痛),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乏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心悸、多汗)。2、延至少3个月以上,病情常有波动。休息后减轻,工作学习紧张则加重。3、如伴有焦虑情绪往往是短暂的、轻微的,在整个病程中不占主导地位。心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
心悸是病?
在平静状态下能感觉自我的心跳。气虚疲劳的情况也可能出现。
心悸就是西医的窦性心动过速,每分钟超过100次。
正常60-9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的因素:
生理性:情绪激动、剧烈运动、体力劳动、进食烈酒、浓茶、浓咖啡或多吸烟等。
病理性:感染、发热、贫血、休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出血、心神经官能症等。
药物作用:如麻黄素、异丙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阿托品、甲状腺素等。
药物处理:主要是治疗基本病因。
对症处理可选用:地西泮、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替洛尔等。
平时多注意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