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气压过低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据推算大气的总重量为5.3×1014吨,它对每个成年人所施加的压力相当于15.0~20.0吨,这个压力可被体内压力所平衡,故平时感觉不出。

人体对气压的变化,一般能很好适应。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人们能正常生活。1964年,我国登山运动员成功地登上了8842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气压相当于0.3个大气压;相反人体对15个大气压的高压也能忍受。但如果短时间内气压变化很大,人体便不可能适应。

低压对人体的影响,是因为随着离地高度的增加,气压有规律地下降,气压越低,空气越稀薄,空气中氧分压也降低,肺内氧分压也随之降低,这样血红蛋白就不能被氧饱和,会出现血氧过少现象。在8~8.5千米高处,只有50%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机体内氧的储备降至正常的45%,生命亦将受影响,故一般将3.2×1014帕(相当于8.5千米)的气压看成为气压(高度)的生理界限。

一般认为当气压在7.4×1014帕时(相当1500米高度),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但一般均能适应,当气压低于5.3×1014帕人体适应就困难。

再说说气压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气压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

“气压过低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的相关文章

??????

???????????????????????????????????????????????????????????????
????????????? ??????????????????
??????????????????????????????????
?????????????????

蛋白质的结构是什么

蛋白质分子中关键活性部位氨基酸残基的改变,会影响其生理功能,甚至造成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例如镰状细胞贫血,就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两个β亚基第6位正常的谷氨酸变异成了缬氨酸,从酸性氨基酸换成了中性支链氨基酸,降低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的溶解度,使它在红细胞中随血流至氧分压低的外周毛细血管时,容易凝聚并沉淀析出,从而造成红细胞破裂溶血和运氧功能的低下。另实验证明,若切除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胰岛素A链N端的部分氨基酸,它们的生物活性也会降低或丧失,可见关键部分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和多肽功能的重要作用。

所谓“分子病”,首先是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其功能的异常或丧失所造...

为什么在高原地区会有沛水肿?

高原
地理上把海拔500米以上,地势平缓起伏不大的地区称为高原。在实践中发现,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常有高原缺氧性特发病发生,而且随海拔的增高,发病率逐渐增加,所以,医学上把3000米以上的高原称为医学高原。
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云南丽江和香格里拉平均海拔近3000米,四川的黄龙、九寨沟、海螺沟等地平均海拔亦近3000米。许多游客。尤其是老年体弱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高原缺氧对人有什么影
氧是人体生理代谢的基本无素,空气中的氧经过呼吸进入肺到血液,再经血液循环到全身组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由于空气中的氧分压低,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三分...

红细胞都能运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什么

氧气
红细胞含有血红素,其具有缓冲的作用。血红素十分活跃,它既能和氧结合在一起,也能和二氧化碳结合。因此,其主要工作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氨基酸这些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此外还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溶解于血浆中,即丧失上述功能。
 
红细胞把氧气运输给人身体组织的各部位,再从各部位运送出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所以红细胞是我们人体内不可缺少的“运输队”。

为什么所有动物的血都是红色的?

动物血液的颜色
  动物血液的色彩是多种多样,除了红色,还有蓝色、绿色。
    动物血液是随着循环系统的产生而产生的。一般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极低等的动物,在血液循环时,氧气只需物理性溶解在血中就可以,但在大多数动物,氧的运输则需要靠血中特殊的媒介物——血色蛋白(或称血色素)。血色素均为含有金属元素的蛋白质,在氧分压高的组织(肺或鳃)中能与氧结合,而在氧分压低的组织中则可将氧放出,从而作为氧的载体而起到运输氧的作用。血液的颜色是由存在于血浆或血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决定的。不同的血色素由于所含化学元素各异,因而形成不同颜色的血液。血色素有的位于红细胞内,而缺少红细胞的...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