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动物的血都是红色的?
动物血液的颜色
动物血液的色彩是多种多样,除了红色,还有蓝色、绿色。
动物血液是随着循环系统的产生而产生的。一般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极低等的动物,在血液循环时,氧气只需物理性溶解在血中就可以,但在大多数动物,氧的运输则需要靠血中特殊的媒介物——血色蛋白(或称血色素)。血色素均为含有金属元素的蛋白质,在氧分压高的组织(肺或鳃)中能与氧结合,而在氧分压低的组织中则可将氧放出,从而作为氧的载体而起到运输氧的作用。血液的颜色是由存在于血浆或血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决定的。不同的血色素由于所含化学元素各异,因而形成不同颜色的血液。血色素有的位于红细胞内,而缺少红细胞的部分无脊椎动物的血色素则浮游在血浆中,氧的运输能力较差。
血色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l)血红蛋白 亦称为血球素或狭义的血色素,是所有脊椎动物(包括人类)和一些无脊动物血液中所含的色素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血红素为卟啉和二价铁的络合物,是相当于血红蛋白的色素部分的物质。血红蛋白是结合蛋白质中容易通过分离提纯而结晶的,是...
动物血液的色彩是多种多样,除了红色,还有蓝色、绿色。
动物血液是随着循环系统的产生而产生的。一般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极低等的动物,在血液循环时,氧气只需物理性溶解在血中就可以,但在大多数动物,氧的运输则需要靠血中特殊的媒介物——血色蛋白(或称血色素)。血色素均为含有金属元素的蛋白质,在氧分压高的组织(肺或鳃)中能与氧结合,而在氧分压低的组织中则可将氧放出,从而作为氧的载体而起到运输氧的作用。血液的颜色是由存在于血浆或血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决定的。不同的血色素由于所含化学元素各异,因而形成不同颜色的血液。血色素有的位于红细胞内,而缺少红细胞的部分无脊椎动物的血色素则浮游在血浆中,氧的运输能力较差。
血色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l)血红蛋白 亦称为血球素或狭义的血色素,是所有脊椎动物(包括人类)和一些无脊动物血液中所含的色素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血红素为卟啉和二价铁的络合物,是相当于血红蛋白的色素部分的物质。血红蛋白是结合蛋白质中容易通过分离提纯而结晶的,是...
“为什么所有动物的血都是红色的?” 的相关文章
血氧分压下降或血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时,呼吸系统的活动会有何变化?为什么?
动脉血中Po2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可出现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神经或摘除人的颈动脉体,低O2不再引起呼吸增强。表明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实现的。
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素,动脉血中一定水平的Pco2是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到2%时,呼吸加深;增至4%时,呼吸频率也增快,肺通气量可增加1倍以上。由于肺通气量的增加,肺泡气和动脉血Pco2可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当吸入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不能作相应增加,导致肺泡气、动脉血Pco2陟...
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素,动脉血中一定水平的Pco2是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到2%时,呼吸加深;增至4%时,呼吸频率也增快,肺通气量可增加1倍以上。由于肺通气量的增加,肺泡气和动脉血Pco2可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当吸入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不能作相应增加,导致肺泡气、动脉血Pco2陟...
气压过低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据推算大气的总重量为5.3×1014吨,它对每个成年人所施加的压力相当于15.0~20.0吨,这个压力可被体内压力所平衡,故平时感觉不出。
人体对气压的变化,一般能很好适应。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人们能正常生活。1964年,我国登山运动员成功地登上了8842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气压相当于0.3个大气压;相反人体对15个大气压的高压也能忍受。但如果短时间内气压变化很大,人体便不可能适应。
低压对人体的影响,是因为随着离地高度的增加,气压有规律地下降,气压越低,空气越稀薄,空气中氧分压也降低,肺内氧分压也随之降低,这样血红蛋白就不能被氧饱和,会出现血氧过少现象。在8~8.5千米高...
人体对气压的变化,一般能很好适应。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人们能正常生活。1964年,我国登山运动员成功地登上了8842米的珠穆朗玛峰,峰顶气压相当于0.3个大气压;相反人体对15个大气压的高压也能忍受。但如果短时间内气压变化很大,人体便不可能适应。
低压对人体的影响,是因为随着离地高度的增加,气压有规律地下降,气压越低,空气越稀薄,空气中氧分压也降低,肺内氧分压也随之降低,这样血红蛋白就不能被氧饱和,会出现血氧过少现象。在8~8.5千米高...
低血容性休克护理
由于大量出血或失水,使血容量突然减少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严重创伤、烧伤、大血管外伤及手术出血等。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与抢救,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处理,对抢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对各主要脏器的监护与观察
1.1 对心脏灌注情况的观察 当患者血容量降低时,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观察心脏灌注情况时,应注意血压、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脉搏的变化,轻度休克时血压低于90~60mmHg,脉搏在100次/min以上,中度休克时,收缩压降至70mmHg,脉压<20mmHg;重度休克时收缩压降至40mmHg以下,脉压多在10mmH...
1 对各主要脏器的监护与观察
1.1 对心脏灌注情况的观察 当患者血容量降低时,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观察心脏灌注情况时,应注意血压、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脉搏的变化,轻度休克时血压低于90~60mmHg,脉搏在100次/min以上,中度休克时,收缩压降至70mmHg,脉压<20mmHg;重度休克时收缩压降至40mmHg以下,脉压多在10mmH...
蛋白质的结构是什么
蛋白质分子中关键活性部位氨基酸残基的改变,会影响其生理功能,甚至造成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例如镰状细胞贫血,就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两个β亚基第6位正常的谷氨酸变异成了缬氨酸,从酸性氨基酸换成了中性支链氨基酸,降低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的溶解度,使它在红细胞中随血流至氧分压低的外周毛细血管时,容易凝聚并沉淀析出,从而造成红细胞破裂溶血和运氧功能的低下。另实验证明,若切除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胰岛素A链N端的部分氨基酸,它们的生物活性也会降低或丧失,可见关键部分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和多肽功能的重要作用。
所谓“分子病”,首先是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其功能的异常或丧失所造...
所谓“分子病”,首先是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其功能的异常或丧失所造...
为什么在高原地区会有沛水肿?
高原
地理上把海拔500米以上,地势平缓起伏不大的地区称为高原。在实践中发现,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常有高原缺氧性特发病发生,而且随海拔的增高,发病率逐渐增加,所以,医学上把3000米以上的高原称为医学高原。
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云南丽江和香格里拉平均海拔近3000米,四川的黄龙、九寨沟、海螺沟等地平均海拔亦近3000米。许多游客。尤其是老年体弱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高原缺氧对人有什么影
氧是人体生理代谢的基本无素,空气中的氧经过呼吸进入肺到血液,再经血液循环到全身组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由于空气中的氧分压低,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三分...
地理上把海拔500米以上,地势平缓起伏不大的地区称为高原。在实践中发现,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常有高原缺氧性特发病发生,而且随海拔的增高,发病率逐渐增加,所以,医学上把3000米以上的高原称为医学高原。
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云南丽江和香格里拉平均海拔近3000米,四川的黄龙、九寨沟、海螺沟等地平均海拔亦近3000米。许多游客。尤其是老年体弱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高原缺氧对人有什么影
氧是人体生理代谢的基本无素,空气中的氧经过呼吸进入肺到血液,再经血液循环到全身组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由于空气中的氧分压低,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三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