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阻滞方法---麻醉医师必看
硬脊膜外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到硬脊膜外腔,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受到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硬脊膜外腔阻滞,又称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有单次法和连续法两种,一般都用连续法。
一、解剖学基础
1、位于椎骨内面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空隙称为硬脊膜外腔。上闭合于枕骨大孔,与颅腔不相通,下终止于骶管裂孔,侧面一般终止于椎间孔。因此,药物不能直接进入颅内。
2、硬脊膜外腔容积约100ml,骶腔约占25~30ml.硬膜外腔的后方较宽,胸部为2~4mm,腰部为5~6mm.
3、腔中有脊神经通过,包围脊髓的软膜、蛛网膜和硬脊膜沿脊神经根向两侧延伸到椎间孔,分别形成根软膜、根蛛网膜和根硬膜。根蛛网膜细胞增生形成绒毛结构,并可突进或穿透根硬膜。
4、硬脊膜外腔的血管丰富,并形成血管丛。穿刺或置管时容易损伤引起硬膜外腔出血;注药时吸收迅速,或意外血管内注药而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
5、脂肪及结缔组织填充该腔,对局麻药的分布起限制作用,可达到截段麻醉作用,也有形成单侧麻醉的可能。
6、骶管位于骶骨内,是硬膜外腔的一部分,与腰部硬膜外腔相通,容积约25~30ml.自硬膜囊到骶管裂孔约47mm.
二、对生理的影响 (一)神经阻滞作用
1、作用机制:局麻药可作用于脊神经根而达到神经阻滞作用。局麻药在硬膜外腔扩散的可能途径有:
(1)绒毛膜学说:蛛网膜绒毛构成根硬膜与根蛛网膜之间的微小通道,药物可沿此道进入根蛛网膜下腔,阻滞脊神经根。
(2)椎旁阻滞学说:药物在椎旁,或渗出椎间孔或透过神经鞘膜,作用于脊神经根。
(3)蛛网膜下腔阻滞:药物可沿垂直穿过硬脊膜的微动脉鞘而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或脊髓表面。
2、阻滞过程:
 ...
▼ "临床麻醉阻滞方法---麻醉医师必看" 的相关文章:
透明质酸预防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管发育畸形,资料显示,新生儿脊柱裂发病率约0.85%例,其中80%~85%的脊柱裂患者发生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以前多采用单纯脊膜修补术[1],后来发展到显微手术彻底松解粘连,但术后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cord syndrome 简称TCS) 发生率仍然较高[2],近年来我们采用手术彻底松解粘连同时局部应用透明质酸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自1999年11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含复发再次手术4例)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1月~25岁,平均年龄5.5岁,本组病例中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费力、尿失禁者28例,...
先天性脊柱裂病因症状与检查治疗
【病 因】------------------------------------------------------------------------------------
主要是在胚胎期发育发生障碍所致,关键在于椎管闭合不全。
支撑人体的脊柱是由26块脊椎骨连接组成的,脊柱中央的管腔称为椎管。该管内包有脊膜、神经及脊髓等组织,如椎管先天性发有异常,则可椎管闭合不全,称为脊柱裂。此症多见于腰骶部,偶见于胸段,裂开处多在脊柱后面,少数可位于前方,正常人有20~25%有脊拄裂,有的病人腰背部皮肤上有一撮长毛、血管痣或酒窝样凹陷,并可在该处摸到凹陷。脊柱裂病人大多无临床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