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
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
如饮食热则易于酸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木自甚,故为酸,或言吐酸,肝之味也。
胃为什么泛酸?酸者为寒者,误也。如酒之味苦性热,饮之则令人色赤气粗,喜怒如狂,烦渴呕吐,皆热证也。其吐必酸,为热明矣。
吐酸病论:泛吐酸水,有寒热之分。
1】医家高鼓峰著《四明心法》曰:“凡吐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
2】医家刘河间(刘完素)主热,言其化。他说:“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流而不腐,动而不蝼。故吐。呕吐酸者,胃膈热甚,则郁滞于气,物不化而为酸也。酸者肝木之味,如认为吐酸为寒者误也。
3】医家李东垣主寒,言其因。盖寒则阳气不舒,郁而有热,热则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木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
李氏认为:又有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悱郁之急,湿热蒸变,然总是木气所致。可知吐酸一证,虽分寒热,总以治肝为本。
一.热证:
吐酸兼心烦,咽干,口苦,苔黄,脉多弦数,宜泄肝清火,用佐金丸为主方,或加白螺丝壳,瓦楞子等,抑酸和胃。
二寒证:
1吐酸兼有胸腕胀闷。嗳气臭腐,苔白,脉多弦细,治宜温养脾胃,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加吴萸以温散肝郁;
2若发于食后,纳少苔厚,则加神曲,谷麦芽等,以消滞和胃;
3若湿浊留恋,舌苔白腻不化者,可加苍术,霍香,佩兰之属,以化湿醒脾;
4若食滞头痛,停食积饮,浊气上攻,胸腹胀满,嗳气吞酸,胃纳不佳,脉象滑象,治宜消导为主,方剂保和丸。
三.胃酸过多方:
1)大黄0.5克,甘草0.5克,水煎服;
2)蛋壳焙黄研粉,温开水冲服,功能治吐酸;
3)莱箙子,神曲各等分,研粉每服6克,日三服,功能治嗳腐吞酸,腹胀消化不良;
4)乌贼骨:研粉,每服0.5-1.5克,功能制酸;
5)乌贝散:乌贼骨2两,大贝1两,为末,每服二钱,制胃酸。
6)瓦甘散:瓦楞子2两,甘草1两,为末,每服三钱,制胃酸。
7)菖蒲:促消化分泌,解痉,制胃肠酸,镇静。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1年1月29日,星期6。
如饮食热则易于酸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木自甚,故为酸,或言吐酸,肝之味也。
胃为什么泛酸?酸者为寒者,误也。如酒之味苦性热,饮之则令人色赤气粗,喜怒如狂,烦渴呕吐,皆热证也。其吐必酸,为热明矣。
吐酸病论:泛吐酸水,有寒热之分。
1】医家高鼓峰著《四明心法》曰:“凡吐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
2】医家刘河间(刘完素)主热,言其化。他说:“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流而不腐,动而不蝼。故吐。呕吐酸者,胃膈热甚,则郁滞于气,物不化而为酸也。酸者肝木之味,如认为吐酸为寒者误也。
3】医家李东垣主寒,言其因。盖寒则阳气不舒,郁而有热,热则酸矣。然亦有不因寒而酸者,木气郁甚,熏蒸湿土而成也;
李氏认为:又有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悱郁之急,湿热蒸变,然总是木气所致。可知吐酸一证,虽分寒热,总以治肝为本。
一.热证:
吐酸兼心烦,咽干,口苦,苔黄,脉多弦数,宜泄肝清火,用佐金丸为主方,或加白螺丝壳,瓦楞子等,抑酸和胃。
二寒证:
1吐酸兼有胸腕胀闷。嗳气臭腐,苔白,脉多弦细,治宜温养脾胃,以香砂六君子汤为主方,加吴萸以温散肝郁;
2若发于食后,纳少苔厚,则加神曲,谷麦芽等,以消滞和胃;
3若湿浊留恋,舌苔白腻不化者,可加苍术,霍香,佩兰之属,以化湿醒脾;
4若食滞头痛,停食积饮,浊气上攻,胸腹胀满,嗳气吞酸,胃纳不佳,脉象滑象,治宜消导为主,方剂保和丸。
三.胃酸过多方:
1)大黄0.5克,甘草0.5克,水煎服;
2)蛋壳焙黄研粉,温开水冲服,功能治吐酸;
3)莱箙子,神曲各等分,研粉每服6克,日三服,功能治嗳腐吞酸,腹胀消化不良;
4)乌贼骨:研粉,每服0.5-1.5克,功能制酸;
5)乌贝散:乌贼骨2两,大贝1两,为末,每服二钱,制胃酸。
6)瓦甘散:瓦楞子2两,甘草1两,为末,每服三钱,制胃酸。
7)菖蒲:促消化分泌,解痉,制胃肠酸,镇静。
江天成写于中国河南信阳。 E-mail:x889912@sohu.com. 1402866422@qq.com.
2011年1月29日,星期6。
▼ "关于中医言胃病吐酸论小议:" 的相关文章:
肝病治疗的主要学术思想
一、肝病治疗的主要学术思想(一)处方思路
1.治疗乙型肝炎应以益气养血、健脾益肾、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如益肝泰胶囊系列、肝复欣胶囊系列、丹参强肝胶囊系列。以达到调节免疫功能,打破免疫耐受,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功能,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治疗脾肿大的目的。
2.肝硬化、门脉高压:病机以气虚血瘀、肝络阻塞为主,治宜健脾益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益气养血结合活血化瘀法,比单纯活血化瘀效果要好;疏肝通络结合活血软坚比单纯活血软坚对缓解门脉高压疗效更佳。常用中药健脾益气、养血补血药如人参、黄芪、白术、鸡血藤、白芍、首乌等;活血化瘀药如丹参、鳖甲、红花、桃仁、土元、...
节日特警“胃火”
胃经属于胃,而络属于脾,与脾相表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胃同居中焦,生理上,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两者互相配合,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既济,维持着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起着纳化水谷,提取精微,化生气血,滋养全身的作用。是机体和脏腑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胃主受纳与熟腐水谷,以降为和。当胃出现问题,则表现为:纳呆、厌食、胃胀、胃痛、嗳气酸腐、呃逆、恶心、口臭、大便秘结等症状。
胃经旺盛的时间是每天上午的7–9点,也就是人们所称的晨时,古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也就是说,胃是人体生命存续最关...
拜读祝德军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一文而解惑
拜读祝德军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一文而解惑1 治疗经验
肝实犯脾型:
患者多脾气素虚,加之情志不和,肝气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混杂而下。症见...
病因辩证
病因辨证是以中医病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识别疾病属于何种因素所致的一种辨证方法。病因辨证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可分为六淫疫疠、七情、饮食劳逸以及外伤四个方面,其中六淫、疫疠属外感性病因,为人体感受自然界的致病因素而患病。七情为内伤性病因,常使气机失调而致病。饮食劳逸则是通过影响脏腑功能,使人生病。外伤属于人体受到外力损害出现的病变。
一、六淫、疫疠证候 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来的致病邪气。六淫的致病特点:一是与季节和居住环境有关,如夏季炎热,患暑病的人多;久居潮湿之地,易感受湿邪;二是六淫属外邪,多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病初常见表证;三是六淫常相合致病,而在疾病...
[转载]中医辨证分型治胃癌
原文地址:中医辨证分型治胃癌作者:sxm201208 新华老中医专家根据传统中医治疗疾病讲究八纲辨证的原则,对胃癌辨证分型并加以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寿命,抑制胃癌肿瘤的发展。因此,中医治疗胃癌,辨证分型治疗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1.肝胃不和型:
[症状]胃脘胀满,时时作痛,窜及两肋,口苦心烦,嗳气陈腐,饮食少进或呕吐反胃,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治法]以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为主。
2.脾胃虚寒型:【相关推荐】中医对胃癌的治疗
[症状]胃脘胀隐痛,喜按就温,或暮食朝吐,或朝食暮吐,或食入不久又复吐出,时呕清水,面色无华,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