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第二部分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3.剂型的选择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4.使用剂量的确定  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6.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5)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二、联合用药原则
  (一)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
  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

▼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的相关文章:

大肠癌病人常用食疗方法

1.马齿苋蒲公英猪瘦肉粥
[用料]猪瘦肉60克,马齿觅30克,蒲公英15克,粳米60克。
[制作]
(1)将马齿觅、蒲公英洗净;粳米洗净;猪瘦肉洗净,切丝。
(2)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成稀粥,调味即可。随意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止泻。
[适应范围]大肠癌属于下痢脓血者,症见腹胀腹痛,便下粘液臭秽或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
[注意事项]
(1)使用本方以大肠癌属于湿热下痢脓血者,以大便带粘液臭秽或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为要点本方偏于寒凉,凡属于下焦虚寒者,忌用本方。(2)马齿苋...

内痔的治疗方法

血络受伤型
【证见】 实证者便血色鲜红,或红而污浊,便前便后不定,量多量少不等,如滴如射不一。脱出的痔核色鲜红,便干秘涩,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苔黄燥,脉数有力。
虚证者便血色淡红清稀,或晦而不鲜,肛门绵绵作痛,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 实证宜清热凉血,虚证宜健脾摄血。
【方药】
1.主方
(1)清热凉血方选凉血地黄汤(祁坤《外科大成》)加减
处方:生地黄15克,赤芍9克,枳壳9克,黄芩9克,槐花12克,地榆12克,黄连9克,荆芥9克,甘草6克,防风6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每日1剂。
便秘者加瓜蒌仁12克(打)、火麻仁12克(打)。
(2)健脾摄血方选归脾汤(严用...

重庆奥林肛肠医院:便血不可自断病情

 究竟便血是怎么回事?便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除了痔疮便血,还有什么类型的便血呢?    重庆奥林肛肠医院的专家介绍道,便血是肛肠科疾病很常见的症状之一,便血为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诸如痔疮、肛裂、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等等肛肠科疾病,也是属于常见的几种疾病,其他科系的许多疾病,也有许多是以便血为症状的。    肛肠疾病便血大多色鲜红,与粪便不混合,表现为手纸染血,滴出或呈喷射状,大多间断性发作。而且常常伴有肛门疼痛、肛门瘙痒、肛门坠胀、肛门周围肿物等症状。    北京丰益肛肠医院的专家说...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分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骨髓活动普遍亢进的血液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蓄血证”、“瘀证”和“症积“等范畴。那么这个病你了解多少呢?中医分型有哪些呢?下面围绕“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分型”为您介绍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本病的发病率不高,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各家对本病的辨证角度不尽相同,认识有所偏重,可归纳为以下二型。
1.肝火血瘀。头晕,目眩,目赤,日苦胁痛,口渴引饮,肢体麻木,齿鼻时衄。舌暗红,有瘀班,苔黄,脉弦涩。
2.热毒血瘀。面色潮红,目赤神烦,口干不欲饮,胸闷,便秘,皮肤有炸热感,颈胸部皮肤有红丝赤缕。脉洪数,苔黄起刺;舌质红线。
临床上主要以上...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