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病态的思维

妄想——病态的思维   引自精神卫生通讯         去年6月中旬,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透视》栏目播放了这样一组镜头:一个中年女子被强行送入上海浦东的一所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与此同时,这位女子的儿子则告别了被软禁在家达3年之久的生活,重新回到学校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据说这位离异的女子在三年前就因为在学校里闻及到了空气中存在危害其儿子的毒气及获得其他一些不安全的信息,才毅然决然地中断了儿子学业,将儿子“保护”在家。另据媒体报道:6月下旬,上海市某居民小区有一位中年男子因为恐惧有人危害自己,在家里大喊大叫:“我受不了啦!”,并买了两桶汽油将自己反锁在家里,结果酿成重大悲剧。7月21日《南方周末》在报道追寻昔日神童的过程中,发现某个昔日神童如今正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之中,他的痛苦在于“自己成了透明人”,意思是说:不管自己有些什么想法,别人都能窥视自己心灵的秘密,因而捷足先登,由此导致他生活中“麻烦不断,事业上一事无成”。为此他感到非常的愤怒,一再向记者表示要“Fight”,即“斗争”。
        这种从心底里发出的“痛苦话语”,常常给人以非常震撼的感觉。一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受到威胁,做出必要的反应,是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这也符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的层次需要理论所持有的安全需要是人的第二个基本需要的观点。但是,现实状况又往往与个体的想法南辕北辙,事物的发展也朝着非理性的方向运行,那这又该如何去理解呢?如果我们转变思维方式,对照异常心理学的相关要约,就会发现,那种严重脱离现实、虚无缥缈的意念和想法,其实是一种病态症状——妄想。所谓妄想:它是一种具有以下特点的病态信念:1、荒谬错误,与事实不符;2、坚信不移,无法理喻;3、对患者说来具有个人的特别重要意义(自我牵连);4、与患者的文化知识和处境(包括宗教信仰)不相称;5、往往全神贯注地垄断着患者的头脑,甚至支配其行动。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那些个体才做出了一系列常人难以理解的种种举动和强烈的情绪反应,有的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上述案例对此是最好的注解。
     &...

▼ "妄想——病态的思维" 的相关文章:

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北京名仕医院

  
   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北京名仕医院
   当前,毒品祸害正像瘟疫一样在世界各国泛滥。吸毒不仅摧残了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耗费巨额资财,而且还会导致家庭破裂、违法犯罪、治安混乱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公安部禁毒局最近通报的数字表明,截至2002年底,全国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达100万余人,同比上年增长了11%,其中青少年已占总数的74%,无业人员占53%。17岁—35岁的吸毒人员约53万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78%。涉毒地区已遍布全国2148个县市(区)。
一、青少年吸毒的特点:
  1、毒...

现代精神病外科治疗进展

现代精神外科学进展-全军高级进修班教案
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顾建文 教授



精神外科是现代医学最复杂的学科之一,它已远远超出了医学的范涛,还涉及到伦理、道德、国情和法律责任等诸多问题;这就使得精神外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有争议和几起几落的历史过程。1947 年 Spier 和 Wycis 应用立体定向治疗精神病,后在很多国家相继开展该技术。 1977 年美国国会“人类生物医学与行为保护国家委员会”发表了《精神外科的实践和临床研究》一文 , 认为该学科可继续发展,驳斥了关于精神外科不人道、不安全以及无效的猜测;使精神外科的开展得到权威性认可。

现代立体...

焦虑症的临床特征!


1、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
  2、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3、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来或马上就要发生;
  4、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5、与焦虑的体验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luan。
  上述的症状学描述是卓越的。我们不妨把它们稍加归并和简化。
  焦虑症状包括san方面: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

警惕貌似心脏病的急性焦虑症

                   警惕貌似心脏病的急性焦虑症

    春季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在金融危机的社会背景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困扰着不少市民,5、6月份也是考前焦虑症的多发期。长沙事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沙金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文彦南副教授近日指出,应重视急性焦虑症惊恐发作的症状鉴别。
 &nbs...

摇头丸和k粉能够戒掉吗? 怎么戒毒? 哪里戒毒最好?

北京名仕医院专业戒毒  两种和多种毒品混吸的危害--摇头丸和k粉混合致精神病案例
一、病例介绍   北京名仕医院中医专业戒毒 摇头丸和k粉能够戒掉吗?    怎么戒毒?  哪里戒毒最好?
  例1:患者,女,23岁,未婚,高中文化,经商。因混合滥用摇头丸(MDMA)、K粉2月,伴眠差、疑被害、行为异常一周,于2006年7月19日入院。该对象近1~2月经常出入迪巴、酒巴等娱乐场所,期间曾多次使用过摇头丸和K粉,称用后跳舞比以前跳得更兴奋,有快感,手会发抖,易激动(需要加上用法、用量、时间)。一周前家属发现其变得寡言少语,表...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