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时间对精神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
时间对精神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
陈福新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不少误诊的病人里,往往由于医生忽视了时间概念在精神疾病的表现和特性,从而导致了漏诊和误诊。因此,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时间这一贯穿疾病始终的规律,如何利用它在不同疾病中的不同表现来对错综复杂的疾病进行鉴别,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都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1、症状出现的时间
症状出现的时间不但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来说,尤为明显。同样是痴呆,多发性腔隙性梗塞性痴呆起病往往比较突然,发展迅速,一般人格保持良好,有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性体征,如失语、瘫痪等;而阿尔海墨氏病(老年性痴呆,AD)却一般起病隐匿缓慢,早期即有人格改变,自知力明显受损,往往缺乏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性体征。作为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旅途性精神病,一般在旅途中急性起病,停止旅行和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可自行缓解。倘若在旅行前或者旅行结束后较长一段时间出现精神症状,则可排除此病,不能诊断旅途性精神病。
2、症状的持续时间
症状的持续时间往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仍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一般来说,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是迁延性的,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而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则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如果症状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即便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各项诊断标准,也不能作出精神分裂症之诊断,而只能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中规定躁狂发作必须持续一周时间;抑郁发作的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周;环性心境障碍的病程至少已有2年,在2年中可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恶劣心境至少2年,且这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3、症状的反复时间
症状反复出现,特别是周期性出现,间歇期完全正常,呈现发作性特征,往往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发作性病程首先要考虑发作性疾病,如癔症、癫痫、情感性精神病、周期性精神病等,而不能考虑精神分裂症等。不过,同样是发作性疾病,周期性精神病往往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每次发作的症状几乎完全雷同,仿佛复写一般,癔症、癫痫、情感性精神病与月经周期的关系并没有这样密切,缺...
陈福新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在不少误诊的病人里,往往由于医生忽视了时间概念在精神疾病的表现和特性,从而导致了漏诊和误诊。因此,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时间这一贯穿疾病始终的规律,如何利用它在不同疾病中的不同表现来对错综复杂的疾病进行鉴别,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都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1、症状出现的时间
症状出现的时间不但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来说,尤为明显。同样是痴呆,多发性腔隙性梗塞性痴呆起病往往比较突然,发展迅速,一般人格保持良好,有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性体征,如失语、瘫痪等;而阿尔海墨氏病(老年性痴呆,AD)却一般起病隐匿缓慢,早期即有人格改变,自知力明显受损,往往缺乏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性体征。作为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旅途性精神病,一般在旅途中急性起病,停止旅行和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可自行缓解。倘若在旅行前或者旅行结束后较长一段时间出现精神症状,则可排除此病,不能诊断旅途性精神病。
2、症状的持续时间
症状的持续时间往往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仍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一般来说,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是迁延性的,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而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则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如果症状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即便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各项诊断标准,也不能作出精神分裂症之诊断,而只能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心境障碍)的诊断标准中规定躁狂发作必须持续一周时间;抑郁发作的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周;环性心境障碍的病程至少已有2年,在2年中可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恶劣心境至少2年,且这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3、症状的反复时间
症状反复出现,特别是周期性出现,间歇期完全正常,呈现发作性特征,往往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发作性病程首先要考虑发作性疾病,如癔症、癫痫、情感性精神病、周期性精神病等,而不能考虑精神分裂症等。不过,同样是发作性疾病,周期性精神病往往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每次发作的症状几乎完全雷同,仿佛复写一般,癔症、癫痫、情感性精神病与月经周期的关系并没有这样密切,缺...
▼ "【转】 时间对精神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 的相关文章:
39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司法鉴定
39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司法鉴定酒精中毒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在世界各国都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1],我国也有急剧增加趋势。为探讨本症犯罪特点及责任能力的评定,对南京脑科医院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案例中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案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鉴定资料
1986年1月~1999年8月期间鉴定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案例39例,均符合CCMD-2-R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2例;年龄19~52岁,平均31岁;工人11例,农民8例,无业14例,其他6例;高中8例,初中19例,小学12例;已婚21例,未婚15例,离婚3例。有暴躁,好冲动,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性...
精神损伤程度鉴定和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精神损伤程度鉴定和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的司法鉴定实践证明,有关精神损伤鉴定的案件正日益增多,这与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有关。目前,国内虽已有了经国家批准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但尚无精神损伤的鉴定标准,这使司法精神病鉴定人员感到十分为难。司法人员需要我们评定损伤程度,但我们却无法可依。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精神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鉴定标准》)。有关精神损伤的鉴定标准,各地已经过多年的酝酿,统一了一些认识,但还存在某些不同看法,现就这一问题以及实际鉴定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氯氮平治疗帕金森氏病所致精神障碍3例报告
氯氮平治疗帕金森氏病所致精神障碍3例报告陈福新秦红群
例l住院号306,女61岁,工人。因步态不稳、四肢抖动20年。病后就诊均诊断为帕金森氏病,并服安坦、美多巴等药物无效。近4年,出现精神异常,其诊断均符合ccMD一2一R中帕金森氏病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先后接受多种抗精神药物合并安坦治疗效果均不佳。后改用氯氮平(100mg/
日)合并安坦治疗,精神症状消失,躯体状改善,能自理生活。随访近两年精神症状无复发。
例2住院号955,女,48岁,工人。因步态前倾,四肢强硬,抖动16年。于8年前出院乱语、疑人害她、哭笑无常,求治于各地医院均诊断为帕金森氏病所致精神碍,并第4次...
人格和性心理障碍及其矫正
本文摘自 太原圆成心理咨询网心理学界一般认为人格就是个性,两者是同义词。它是以性格为核心,包括先天素质、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心理的、社会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习惯、性格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心理特征的总和。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表述,凡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广泛而稳定和长期的在认知、情感、控制冲动及满足个人需要、人际关系方面异常偏离者,属于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属于正常心理与各类心理疾病的中间状态,其心理状态虽不正常,但尚未达到某种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