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虚实寒热辨
不是危言耸听,现实的中医已经步入一条不归路。我们无心去探讨其真实原因所在,但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实事求是地说传统中医的处境还不如可怜的东北虎,甚至不如那些可怜的麻雀。然而尚有这一小撮不知死活的笨蛋还在坚守着这块净土,并乐此不疲。
一位中医,无论医术多么高超,最后总是要走到阴阳这条路上来。否则的话,不能算做一位真中医。可以负责任的说,既便科技如此发达,再过五百年后,仪器仍然无法辨别人的阴阳气血虚实。
谈到阴阳,中国人张嘴就能说出来。可是究竟什么是阴阳,却又无法说清楚。特别是传统中医,离开阴阳,那简直是寸步难行。也可以这样界定:不懂阴阳的中医,不是真中医。看化验单诊病的百分百不是真中医,不论他头上挂着多少个大招牌,有多么耀眼的光环罩着,只能是金玉其外的银样蜡枪头。
探知阴阳的最佳工具,就是千百年来被誉为众经之首的《易经》。《易经》实在是太伟大了,可以说,没有易经,就不可能产生博大的中华文明,这可是咱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神秘,神秘到无法给它下定义。每个层次对他的看法都不同。中医对易的理解可能更实用一些,那就是研究阴阳的变化规律。我们把它上升到方法论的高度,再走进它,你的心胸会豁然开朗:总有一种手握乾坤的感觉。
传统中医认为,阴阳失衡即为病。这是总纲,中医所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些手段,来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中医有八法,以后我会讲到。现实中,对有病的人来说,不外乎“寒、热、虚、实、表、里、阴、阳”。那么诊断当然也离不开这八个字:“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这也就是所谓的八纲辨证。
我们可以看出,这八项是对应的。下面我们一一的把他们解开。
一、先看寒、热。欲辨寒热,先看口是否渴,同时是不是想喝水,如果想喝,是喜欢喝冷水还是热水。小便的长短、赤白一定要辨清。大便是溏,还是结,这很重要。脉象是迟还是数。假如能喝水,喜饮冷食,烦燥,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数脉,这就是热证。假如口不喝,或感觉渴而不想喝水,喜欢饮食热物,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不成形,迟脉,这就是寒证。当此之时一定要记住: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生寒。
二、再看虚、实。虚实本易辨识,先看有汗无汗,胸腹是否胀痛,这种胀痛是持续性的还是阶段性的或波动的,这种痛是否喜按或拒按,病是新得的,还是陈旧性的,身体强壮还是虚弱,察看脉的浮沉虚实,就能分辨得很清楚了。比如平日身体...
▼ "阴阳虚实寒热辨" 的相关文章:
原创摄影:大宽买玩具 (附:《看小儿病状歌》)
玩具店里琳琅满目
我挑呀挑,终于选中了
最喜欢的玩具。
我抱着心爱的玩具,笑了,
玩具店的老板——刘刘笑了,
爷爷的钱包也“笑”了。
我与秦俑、玩具合影。
我好开心呀!
《看小儿病状》歌
小儿头面部望诊经验口诀
1、 毛发望诊诀
气血充足毛发润泽,气血两虚毛发不华。
气血衰疲毛发作穗,气亏血枯毛发焦干。
2、 ...
看小儿病方法步骤诗
看小儿病方法步骤诗 小儿有病令人怜,全仗医生仔细观。令人抱出光明处,先将面部用心看。
额属心兮鼻属脾,左肝右肺两腮前。
颏乃肾经为主宰,五经辨色要心虔。
白有气虚黄有积,赤者为热青主寒。
鼻塞声重伤风重,眼下青色主饮痰。
口唇赤白辨阴阳,赤者胃热白者寒。
虫积唇内生白点,疳气鼻燥体态干。
有痛啼哭总不止,有积襁褓不耐烦。
抱出探凉欲赴冷,此是内热使之然。
若是当风急畏缩,必是伤风与阴寒。
鼻冷疮疹耳冷热,遍身发热是风寒。
手足心热口发渴,纹沉食积是真诠。
若是下午手心热,阴虚盗汗夜生烦。
倘若手指梢头冷,便是惊风一例看。
只有中间一指热,小儿亦定是伤寒。
中指...
將中醫進行到底:朱德的保健醫生談養生(二)
將中醫進行到底:朱德的保健醫生談養生(二)西醫治病靠的是技術,聽診\器、血壓表、X光機、CT、核磁共振……醫生根據這些醫療設備檢測出的結果來判斷你身體的狀況。西醫的手術更是一門技術,它與建築工程技術沒什麼兩樣,開刀割掉盲腸就相當於建築工程上的定向爆破,心臟搭橋手術就相當於「二戰」時美國大兵在搭浮橋。
中醫則完全不同,它不需要任何醫療設備,只憑一個人的火眼金睛。所以,中醫是一門藝術。技術靠什麼?技術靠科學的發展。藝術靠什麼?藝術靠人的悟性。以把脈來說,人有浮、沉、遲、數、濡等二十多種脈象,什麼是浮脈,什麼是沉脈,全靠醫生自己去領悟...
【医家】李中梓(3)
罗大伦著各位不要说我再胡说,其实这真的是李中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问题。
李中梓自己曾经说过:“不善学者,师仲景而过,则偏于峻重;师守真(刘河间)而过,则偏于苦寒;师东垣而过,则偏于升补;师丹溪而过,则偏于清降”。
他说这些学习的人,不看全这些医家的论述,看到一部份学说,就认为自己把中医给学全了(独师其说以为极至),这并不是朱丹溪的错误啊,这是不善于学习的人误会朱丹溪的理论啊(此非丹溪之过,不善学者误丹溪也)。
最后他还告诫要学习中医的人,一定要把大家的理论看全了,知道中医是个讲究平衡的学说,没有只重阳气不重阴气,或者只重阴气不重阳气这回事儿,要把各家学说都融...
千篇一律的吃 成千上万的害
前几天助理告知,有位青岛高血压患者来电反应病情又开始反复,出现胸闷、头晕现象,非常担心。在我印象中,这位患者经过一个月的调理,根据该患者阶段性反馈,已经逐步趋于平稳,为何又出现反复情况呢?究根问底,原来是听了“养生专家”张悟本的电视讲座,前几天开始每晚吃生黄瓜、生茄子、喝绿豆汤。四月中旬,该患者在京就诊时,在候诊室就询问过我助理关于“养生专家”张悟本的情况,说是此次来京看病,在我和张悟本之间徘徊,想去找张悟本看病,缘由是他提的观点很新,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但是高达一千八的挂号费令人迟疑,并且排号只能到今年十一后了。
在掌诊诊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