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中医解释
心律失常的中医解释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眩晕等范畴。在脉象上表现为结代、迟、数脉等。
心悸是指心跳不宁,时作时休。怔忡则为心跳无有宁时,不能自主。如由惊恐而发者,称为惊悸。心悸与怔忡在病因及程度上有差别,前者多因惊恐、恼怒所诱发,全身情况较好,发作时间短,病情较轻,后者则外无所惊,而自觉心悸不安,稍劳即发,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说:“夫所谓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我国古代通过切脉来观察心律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一书就有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有:“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又《脉经》所载脉来“乍大乍小,乍疏乍数。”“如麻豆击手”等,都形象地描绘了心律失常的脉象。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将脉象描述为结、代、促、数、迟等均是。结脉为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速率迟缓,在搏动迟缓中时而有一次歇止,止后又搏动,歇止无一定的规律性、代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特点是止有常数,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促脉来时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其表现是速率快,在搏动的过程中有时歇止,但歇止没有一定规律,止后复搏动。数脉在一息的时间内,脉来五次以上,应指甚数。迟脉速率迟缓,至数不及一息三至。
胸痹所谓“痹”者,有闭阻不通之意:胸痹指胸中被病邪阻滞,气血闭阻,塞滞不通,而导致心脏机能失调,“不通则痛”,出现胸膺满闷不舒疼痛时作之症。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此因心血亏虚,神不藏舍或心血亏耗,不能荣头目所致。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眩晕等范畴。在脉象上表现为结代、迟、数脉等。
心悸是指心跳不宁,时作时休。怔忡则为心跳无有宁时,不能自主。如由惊恐而发者,称为惊悸。心悸与怔忡在病因及程度上有差别,前者多因惊恐、恼怒所诱发,全身情况较好,发作时间短,病情较轻,后者则外无所惊,而自觉心悸不安,稍劳即发,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说:“夫所谓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我国古代通过切脉来观察心律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一书就有记载,如《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有:“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又《脉经》所载脉来“乍大乍小,乍疏乍数。”“如麻豆击手”等,都形象地描绘了心律失常的脉象。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将脉象描述为结、代、促、数、迟等均是。结脉为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速率迟缓,在搏动迟缓中时而有一次歇止,止后又搏动,歇止无一定的规律性、代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特点是止有常数,每次歇止的时间较长。促脉来时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其表现是速率快,在搏动的过程中有时歇止,但歇止没有一定规律,止后复搏动。数脉在一息的时间内,脉来五次以上,应指甚数。迟脉速率迟缓,至数不及一息三至。
胸痹所谓“痹”者,有闭阻不通之意:胸痹指胸中被病邪阻滞,气血闭阻,塞滞不通,而导致心脏机能失调,“不通则痛”,出现胸膺满闷不舒疼痛时作之症。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此因心血亏虚,神不藏舍或心血亏耗,不能荣头目所致。
▼ "心律失常的中医解释" 的相关文章:
將中醫進行到底:朱德的保健醫生談養生(二)
將中醫進行到底:朱德的保健醫生談養生(二)西醫治病靠的是技術,聽診\器、血壓表、X光機、CT、核磁共振……醫生根據這些醫療設備檢測出的結果來判斷你身體的狀況。西醫的手術更是一門技術,它與建築工程技術沒什麼兩樣,開刀割掉盲腸就相當於建築工程上的定向爆破,心臟搭橋手術就相當於「二戰」時美國大兵在搭浮橋。
中醫則完全不同,它不需要任何醫療設備,只憑一個人的火眼金睛。所以,中醫是一門藝術。技術靠什麼?技術靠科學的發展。藝術靠什麼?藝術靠人的悟性。以把脈來說,人有浮、沉、遲、數、濡等二十多種脈象,什麼是浮脈,什麼是沉脈,全靠醫生自己去領悟...
千篇一律的吃 成千上万的害
前几天助理告知,有位青岛高血压患者来电反应病情又开始反复,出现胸闷、头晕现象,非常担心。在我印象中,这位患者经过一个月的调理,根据该患者阶段性反馈,已经逐步趋于平稳,为何又出现反复情况呢?究根问底,原来是听了“养生专家”张悟本的电视讲座,前几天开始每晚吃生黄瓜、生茄子、喝绿豆汤。四月中旬,该患者在京就诊时,在候诊室就询问过我助理关于“养生专家”张悟本的情况,说是此次来京看病,在我和张悟本之间徘徊,想去找张悟本看病,缘由是他提的观点很新,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但是高达一千八的挂号费令人迟疑,并且排号只能到今年十一后了。
在掌诊诊断中,...
【医家】李中梓(3)
罗大伦著各位不要说我再胡说,其实这真的是李中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问题。
李中梓自己曾经说过:“不善学者,师仲景而过,则偏于峻重;师守真(刘河间)而过,则偏于苦寒;师东垣而过,则偏于升补;师丹溪而过,则偏于清降”。
他说这些学习的人,不看全这些医家的论述,看到一部份学说,就认为自己把中医给学全了(独师其说以为极至),这并不是朱丹溪的错误啊,这是不善于学习的人误会朱丹溪的理论啊(此非丹溪之过,不善学者误丹溪也)。
最后他还告诫要学习中医的人,一定要把大家的理论看全了,知道中医是个讲究平衡的学说,没有只重阳气不重阴气,或者只重阴气不重阳气这回事儿,要把各家学说都融...
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转贴)
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1)西医治病靠的是技术,听诊器、血压表、X光机、CT、核磁共振……医生根据这些医疗设备检测出的结果来判断你身体的状况。西医的手术更是一门技术,它与建筑工程技术没什么两样,开刀割掉盲肠就相当于建筑工程上的定向爆破,心脏搭桥手术就相当于\"二战\"时美国大兵在搭浮桥。
中医则完全不同,它不需要任何医疗设备,只凭一个人的火眼金睛。所以,中医是一门艺术。技术靠什么?技术靠科学的发展。艺术靠什么?艺术靠人的悟性。以把脉来说,人有浮、沉、迟、数、濡等二十多种脉象,什么是浮脉,什么是...
人体阳气与疾病13---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要辨阴阳
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要辨阴阳田原: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忠告?
李可: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了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呀,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100次以上,甚至200次,这个时候啊,你这个阳气己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
所以学中医的入你要活看,你要结合不同机体的病人,在我身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