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24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行尿激酶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溶栓开始时间分为<3小时,3-6小时,6-12小时3组。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3小时内溶栓再通率72.73%,3-6小时溶栓再通率55.56%,6-12小时溶栓再通率25%。冠脉再通患者病死率7.14%,冠脉未通患者病死率30%。未见严重出血副作用。结论 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且发病时间越早溶栓再通成功率越高。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溶栓
2005-2008年,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其中24例采用了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0岁。
入选条件:①严重胸闷,持续性心肌缺血性疼痛≥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提高,肢体导联≥1.0mV或胸导联≥0.2mV;③发病时间在12h以内;④年龄小于75岁;⑤无溶栓禁忌证。
心电图定位:前壁3例,前间壁2例,广泛前壁6例,下壁8例,下壁+正后壁4例,高侧壁1例。
胸痛开始3小时内溶栓11例,3-6小时9例,6-12小时4例。
1.2治疗方法
溶栓前以阿司匹林片0.3克嚼服,以后每日0.3克口服,连服3日后改每日0.1克长期口服。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毫升,30分钟内静脉滴注。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小时1次,连用7天。常规吸氧,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冠(有右室心肌梗死者除外),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溶栓前常规18导联心电图,血凝四项,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溶栓后每30分钟做1次心电图,连续6次。溶栓后6、8、10、12、16、20小时查血清CK-MB、CK,观察酶峰、胸痛、生命体征与并发症,心电监护5-7天。
血栓溶解判定标准: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②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4...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溶栓
2005-2008年,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其中24例采用了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0岁。
入选条件:①严重胸闷,持续性心肌缺血性疼痛≥30min,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提高,肢体导联≥1.0mV或胸导联≥0.2mV;③发病时间在12h以内;④年龄小于75岁;⑤无溶栓禁忌证。
心电图定位:前壁3例,前间壁2例,广泛前壁6例,下壁8例,下壁+正后壁4例,高侧壁1例。
胸痛开始3小时内溶栓11例,3-6小时9例,6-12小时4例。
1.2治疗方法
溶栓前以阿司匹林片0.3克嚼服,以后每日0.3克口服,连服3日后改每日0.1克长期口服。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毫升,30分钟内静脉滴注。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小时1次,连用7天。常规吸氧,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冠(有右室心肌梗死者除外),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等治疗。
1.3观察指标
溶栓前常规18导联心电图,血凝四项,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溶栓后每30分钟做1次心电图,连续6次。溶栓后6、8、10、12、16、20小时查血清CK-MB、CK,观察酶峰、胸痛、生命体征与并发症,心电监护5-7天。
血栓溶解判定标准: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②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4...
▼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24例临床观察" 的相关文章:
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摘要】 目的 总结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2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72例和晚发组202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早发组男性比例,有血脂代谢紊乱史、吸烟及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晚发组(P<0.05或P<0.01)。与晚发组相比,早发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患者单支、多支血管病变比例,梗死相关动脉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发急性心肌梗死高危人群应加...秋冬季节剧烈胸痛警惕急性心肌梗塞与夹层主动脉瘤
目前冠心病是国人的常见病,并且随着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升高,主动脉瘤的患者也日益增多,两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致死的主要因素。秋冬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和波动比较大,容易使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或主动脉瘤的病变加重,而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或夹层主动脉瘤。 无论是冠状动脉堵塞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还是主动脉内膜破裂造成的夹层主动脉瘤,其最主要的症状往往都是剧烈的胸部疼痛,是秋冬季节常见的危急病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后头几个小时内容易发生心跳骤停或心室颤动,死亡率很高;而急性夹层主动脉瘤,人们则称之为体内的“定...阿司匹林类药物能预防脑血栓及心肌梗死
转贴卫生部保健时报的文章一篇:常用的抗小板药物有阿斯匹林,潘生丁,波立维,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共四大类,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和渝斌告诉记者,对于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人如:冠心病,高血压(治疗后血压正常者,血压高增加出血危险),脑血栓的病人,有过血栓病史的病人,长期卧床的病人都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的形成。它们的作用方式不同,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使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血小板聚集在一起的能力下降,从而阻止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确切,小剂量即可起到抗...
冠心病
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理事:田洪涛疾病简介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 心脏自身的氧气和营养又如何得到呢? 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
疾病分类
一、隐匿型 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
警惕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梗塞
警惕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梗塞
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梗塞,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死亡率高,误诊与漏诊率也高。医生、病人、家属常丧失警惕性,以致坐失抢救时机,延误治疗。
一.糖尿病合并心梗为何多无痛性?
一般病人发生无痛性心肌梗塞的几率为15%~23%;糖尿病人发生无痛性心梗的几率却高达24%!42%。为甚麽糖尿病合并心梗多无痛性?
1.神经病变:糖尿病多有神经病变,当植物神经、尤其是心脏的痛觉传入神经—迷走神经损伤时,心脏的痛觉就会减退、甚致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