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TMS)研究进展
摘要 经颅磁刺激可以无创伤地在皮层产生可传导性电流,从而对刺激位点或有突触联系的远处皮层兴奋性产生抑制或易化。不同的刺激参数具有不同的神经生理效应。TMS可用于神经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并且可以用于研究和治疗各种神经精神疾病。TMS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时,常选择疾病涉及的神经通路的关键部分,如运动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等作为刺激位点。本文还涉及了镇痛及疼痛研究中的TMS应用。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刺激模式、治疗作用、运动阈值、疼痛
Keyword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imulation pattern; therapeutic appli- cation; motor thresholds; pain
1832年Faraday发现电磁现象。1848年 Du Bois阐述了电流和神经细胞活动之间的联系,为人们用电磁技术研究和干预大脑功能提供了可能。1965年,Bickford和Freeming开始用振荡磁场刺激人和动物的外周神经;1985年,Barker等开始用连续的磁力线刺激人的运动皮层,这是现代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 tion, TMS)的开端。
经颅磁刺激已经被神经、精神、心理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如用于研究知觉、注意、学习记忆、语言、意识、皮层功能联系及可塑性。从TMS刚开始,神经生物学家及临床医生们就考虑能否将TMS应用于临床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及改善脑的功能缺陷;现在TMS的许多临床应用及研究已经开展,如运动障碍、癫痫、抑郁症、焦虑及燥狂症、口吃及精神分裂症等。
目前,国外已有许多关于TMS的综述发表,大多只涉及于临床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或认知科学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疼痛相关的内容;而国内TMS的论文及综述则为风毛麟角。本文除主要涉及TMS的临床应用外,还对TMS用于镇痛及疼痛的研究作一简要叙述。
1 TMS原理、刺激模式及涉及的脑区及皮层兴奋性参数
Faraday发现了电磁现象:当电流通过一个线圈可以产生磁力线,磁力线可使临近的线圈内产生逆向电流。TMS的装置包含一个储存电荷的电容器和一个传递能量的刺激线圈,当电容器内的电荷迅速释放时,产生的...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刺激模式、治疗作用、运动阈值、疼痛
Keyword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imulation pattern; therapeutic appli- cation; motor thresholds; pain
1832年Faraday发现电磁现象。1848年 Du Bois阐述了电流和神经细胞活动之间的联系,为人们用电磁技术研究和干预大脑功能提供了可能。1965年,Bickford和Freeming开始用振荡磁场刺激人和动物的外周神经;1985年,Barker等开始用连续的磁力线刺激人的运动皮层,这是现代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 tion, TMS)的开端。
经颅磁刺激已经被神经、精神、心理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如用于研究知觉、注意、学习记忆、语言、意识、皮层功能联系及可塑性。从TMS刚开始,神经生物学家及临床医生们就考虑能否将TMS应用于临床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及改善脑的功能缺陷;现在TMS的许多临床应用及研究已经开展,如运动障碍、癫痫、抑郁症、焦虑及燥狂症、口吃及精神分裂症等。
目前,国外已有许多关于TMS的综述发表,大多只涉及于临床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或认知科学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疼痛相关的内容;而国内TMS的论文及综述则为风毛麟角。本文除主要涉及TMS的临床应用外,还对TMS用于镇痛及疼痛的研究作一简要叙述。
1 TMS原理、刺激模式及涉及的脑区及皮层兴奋性参数
Faraday发现了电磁现象:当电流通过一个线圈可以产生磁力线,磁力线可使临近的线圈内产生逆向电流。TMS的装置包含一个储存电荷的电容器和一个传递能量的刺激线圈,当电容器内的电荷迅速释放时,产生的...
▼ "经颅磁刺激(TMS)研究进展" 的相关文章:
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舞蹈病有没有副作用?
威海国安医院分离型脑起搏器在舞蹈病领域的巨大贡献目前世界上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以外,就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广泛,治疗效果显著的分离型脑起搏器的治疗,分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为急性风湿热中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由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致。临床特征主要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15岁女性多见。青年期后发病率迅速下降,偶有成年妇女发病,主要为孕妇。脑炎、白喉、水痘、麻疹、百日咳等感染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一氧化碳中毒等偶可引起本病。
舞蹈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起病缓慢,开始有乏力...
共济失调患者会不会瘫痪?
分离型脑起搏器给共济失调患者一片新天地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首先须确定属于哪一性质的,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因此,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共济失调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
呵护健康(7)
呵护健康(7)——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
中国最好的小儿癫痫病医院?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与新技术结合的发展癫痫(epilepsy)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而难治性癫痫又称顽固性癫痫,就是常规治疗效果不好的癫痫,泛指抗癫痫药物不能完全控制痼性发作的患者。
“难治性癫痫”占癫痫总体的20%,本人从事癫痫的临床治疗已经20年,从这些年的临床来看,目前癫痫治疗已取得进展,多数癫痫病人的癫痫发作经药物治疗可得到控制,但仍有10%一20%的病人对癫痫药物治疗反应差,癫痫发作难以控制,称为难治性癫痫,药物只是缓解症状,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最终的问题,也就是大脑异常放电这个问题。
癫痫患者群体中,有一部分患者可以依靠药物治疗取得...
确诊帕金森病“靠”什么?
确诊帕金森病“靠”什么?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在≥65岁的人群中,1%患有本病;在>40岁的人群中则为0.4%.本病也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
确诊帕金森病“靠”什么?
确诊帕金森病“靠”什么?一般来说,确诊帕金森病主要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即医生的询问、观察和检查。症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