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患者会不会瘫痪?

分离型脑起搏器给共济失调患者一片新天地
   共济失调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运动必须有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参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共济失调的病因很多,首先须确定属于哪一性质的,然后考虑各有关的多种病因。因此,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和大脑损害都可发生共济失调,分别称为感觉性、前庭性、小脑性和大脑性共济失调,还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痴呆。
共济失调通过患者的日常生活动作来观察,如穿衣、系扣、端水、书写、进食、言语、步态等。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行走时两腿分得很宽;成年发病者,步行时不能直线。忽左忽右呈曲线前进,表现为剪刀步伐,呈“Z”形前进偏斜,并努力用双上肢协助维持身体的平稳。肌张力的改变随病变可由降低而转变为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步态也可随之转变为痉挛性共济失调步态。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当以足尖站立或以足跟站立时,摇晃不稳更为突出,易摔倒常是患者早期的主诉。患者常常说到:“走小路或不平坦的路时,行走不稳更明显,更易摔倒”。随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表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动作缺乏次序或条理,不规则,混乱和不协调的一种表现。是促动肌失去了拮抗肌收缩调整所致。包括静态性共济失调和动态性共济失调两种。前者主要表现于躯体的静止状态下,即平衡障碍;后者主要表现于肢体的动作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辩距障碍--动作起动缓慢,速度和力量不均,常不达预定目标或停止不及而越出。临床上常在睁眼及闭眼下分别用指鼻、指指、轮替和跟膝胫等试验或观察洗梳、书写等精细动作以检查之。小脑病变时睁闭眼症状相同,后索病变时睁眼症状不明显,仅闭眼后出现症状,并伴有深感觉障碍。本征应与肌无力或肌张力过高时所致的动作不协调相签别。
   分离型脑起搏器是目前治疗共济失调最新进的方法,为广大共济失调患者带来了福音,能够有效缓解症状,阻止病情继续发展,缓解病人的痛苦,使患者生活可以自理!给广大共济失调患者一片新的天地!

▼ "共济失调患者会不会瘫痪?" 的相关文章:

经颅磁刺激(TMS)研究进展

摘要  经颅磁刺激可以无创伤地在皮层产生可传导性电流,从而对刺激位点或有突触联系的远处皮层兴奋性产生抑制或易化。不同的刺激参数具有不同的神经生理效应。TMS可用于神经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并且可以用于研究和治疗各种神经精神疾病。TMS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时,常选择疾病涉及的神经通路的关键部分,如运动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等作为刺激位点。本文还涉及了镇痛及疼痛研究中的TMS应用。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刺激模式、治疗作用、运动阈值、疼痛
Keyword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imulation pattern; t...

禅一谈健康12


颈椎病防治:
运动是第一位:
作用:
1、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
2、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具体体式:
1、十点十分操 定式:颈椎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以缠绵难愈,容易复发而著称,很令医生和患者苦恼,运动锻炼是防治颈椎病和颈肩综合症的良方,所以运动方面的专家根据韦驮献杵第二式进行改装创造出来了防治颈椎病的“十点十分操”。
要求身体先挺直站立,收下颌、挺胸收腹。两腿直立,两脚尖朝前。双手侧平举,像在钟表中时针、分针的9点...

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舞蹈病有没有副作用?

威海国安医院分离型脑起搏器在舞蹈病领域的巨大贡献

目前世界上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以外,就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广泛,治疗效果显著的分离型脑起搏器的治疗,分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为急性风湿热中的神经系统症状。病变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基底节及小脑,由锥体外系功能失调所致。临床特征主要为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以5~15岁女性多见。青年期后发病率迅速下降,偶有成年妇女发病,主要为孕妇。脑炎、白喉、水痘、麻疹、百日咳等感染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一氧化碳中毒等偶可引起本病。
舞蹈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起病缓慢,开始有乏力...

呵护健康(7)

             呵护健康(7)——对心身疾病的认识 
            
    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沈其鑫
    肢体功能锻炼:早期康复: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肢体多为弛缓性瘫,数日后肌张力增加,出现上肢以屈肌痉挛和下肢以伸肌痉挛占优势的异常运动模式。根据国内外资料证实,早期康复在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及恢复期再行康复治疗。早期成功的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脑血管疾病的继发障碍,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代替的。
    按摩肢体、被动运动: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善皮肤营...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