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猝死病因多 冠心病是最凶险

猝死这个疾病的名词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哪些人容易发生猝死呢?心血管疾病晚期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猝死的发生率高,其次是由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此外,心衰、心梗病人,特别是有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猝死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的发病率高5倍到10倍。
在猝死者中有80%是由冠心病引起的,另有少数猝死是由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
运动心电图可预防猝死发生
不少发生猝死的人,平常都是身体强壮,且每年的例行体检也没有发现异常,但为什么还是会猝死呢?这是因为有些病变,要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发现,常规的体检未必能发现病变,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在常规体检中就发现不了。
杭州爱德医院专家提醒大家,要预防猝死的发生,当有以下预兆应及早去医院检查,如:发作性的胸部闷痛或压迫感、心慌、乏力以及头晕;若突然出现低血压、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难、头晕,很可能是猝死发生的预警信号,这时应马上去医院。一旦有心绞痛、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等症状不能大意,一定要及早检查,如果为发作性的,必要时需要住院,或做冠状动脉造影。还有查不到原因的晕厥病人,应该考虑心脏病。心源性晕厥是猝死的先兆。
另外,有心脏病家族史,男的55岁以下,女的65岁以下,还有出现上述症状的人,必须要在每年常规体检的基础上做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也就是运动心电图,这是目前诊断冠心病中,除冠状动脉造影以外精确度最高的检查手段。
猝死的高发人群
既然猝死最主要是冠心病引起,那预防冠心病就十分重要。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肥胖和糖尿病是患上冠心病的最大危险因素。杭州爱德医院专家介绍说,在我国35岁至64岁人群中,有2/3的人具有这些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
此外,对于长期大量吸烟者也是发生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至少大2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香烟可损坏动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使心脏缺氧,所以杭州爱德医院专家提醒大家少抽烟,最好是不抽烟。
还有就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与冠心病有密切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易患病。血胆固醇量每100毫升最好低于200毫克。体重超重20%以上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比体重健康的人高三倍。杭州爱德医院提醒大家,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压也不能忽视。
对于女性而言,在绝经之后5年,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 "诱发猝死病因多 冠心病是最凶险" 的相关文章: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综合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它是由于人体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这类患者轻则常常感到头、颈、肩及臂麻木,重则可导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及瘫痪等。颈椎病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尤其长期从事财会、证券、IT、教学、文字工作的人员,以及流水式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无论是白领或蓝领,甚至是学生,几乎都需要在头颈固定的姿势下作业,这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不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都易于发生颈椎病。
  ◆颈椎病有...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

  在我国,心脏瓣膜病主要是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多累及高压系统的左侧心脏瓣膜,如:二尖瓣受累率为95-98%,主动脉瓣为20-35%,而三尖瓣为5%,肺动脉瓣仅1%。我国现在施行的心血管手术中,瓣膜置换术约占40%。可见,熟练掌握左侧心脏瓣膜病变的特点是心血管麻醉医师的基本功。
  心脏瓣膜病变的共同起始点都是通过瓣膜的血流发生异常引起心腔的(容量和压力)负荷异常,进一步发展而导致心输出量下降。而机体则通过各种代偿机制尽量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
  要做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管理工作,麻醉医师必须充分掌握:(1)受损瓣膜引起的心腔容量和压力负荷异常;(2)为维持有效的前向心输出...

年底加班、应酬频繁需谨防“过劳死”

现在心脏病、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不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压力大、任务重的中青年成功人士也成了高危人群。许多年轻人仗着年轻力壮,长期透支精力工作,结果惹上心血管疾病,严重的甚至引发心肌梗死,在工作岗位上猝死。
冬季本来就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眼下又逢年关将至,职场白领由于岁末业绩冲刺、公司年终奖竞争、岁末应酬增多、生活方式改变等等,极易伤“心”,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专家提醒说,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职场压力过大的白领成高发人群,年关更要注意适当给心脏释压,防止心血管疾病惹上身。   
“拼命三郎”易致心衰   
32岁的陈先生是某外贸企业的部门经理,素有“拼命...

人性本焦虑

    
精神分析治疗神经症技能培训          第九课:焦虑症的精神动力学分析(1)                          1 澄清焦虑性质     2 体验与理解焦虑  &...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