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病例)
一、概述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常见外感病。感冒如见广泛流行,症状较重,则又称为“时行感冒”。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属感冒范畴,流行性感冒等属时行感冒范畴。
本病中医又称“伤风”、“伤寒”、 “冒寒”、“重伤风”、“冒风”等,多因风邪乘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
二、诊断要点:
1、以局部症状为主,主要有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等。
2、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常表现为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腰背酸痛等。
3、血象检查白细胞多为正常或减少。
三、穴位热敏化分布
以头面部及项背部为高发区,多出现在风池、风府、大椎、肺俞、太阳、上印堂等区域。
四、灸疗操作
根据上述穴位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1.风池穴双点温和灸,患者自觉感到热感透至颅内并扩散至整个颈后部且向头顶部传导,灸至感觉消失为止;
2.大椎、肺俞穴三角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整个颈背部且向头顶传导,灸至感传完全消失;
3.太阳、上印堂穴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头面部,灸至感传完全消失。
五、感传活动
1.感传性质:以温热感为主,亦可见酸胀、疼痛(非施灸局部)、灼热(非施灸局部)、麻木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凉感。
2.感传形式和路径:感传形式为扩散、深透、循一定路线传导(有蚁行、流水等形式)等。如灸风池穴热感透至颅内、扩散至颈后部且传向头顶,灸大椎、肺俞穴热感透至深部、扩散至整个颈背部且向头顶传导,灸太阳、上印堂穴热感扩散至整个头面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
陈某某,男,51岁,于2005年5月14日就诊。主诉鼻塞头疼一天...
▼ "感冒(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病例)" 的相关文章:
骶尾部藏毛窦临床手术治疗20例
骶尾部藏毛窦和藏毛囊肿(Pilonidal sinus and Pilonidal cyst)统称为藏毛疾病(Pilonidal disese),临床上比较少见,是在骶尾部皮内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男性多于女性,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伴有感染时可见恶寒、发热、周身不适。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 南阳市中心医院肛肠科袁泉良 临床上比较少见,是在骶尾部皮内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男性多于女性,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也可表...肛周封闭术
术前 术后肛周创面整形修复术、肛周封闭术
患者:于某
现病史:三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红肿、胀痛不适,无恶寒发热,不伴肛周溢脓、溢液,不伴便后肿物脱出,不伴便血,大便一次/日,质中通畅,量可,当时入广州番禺肛肠医院求治,诊断“肛周脓肿、痔”,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痔切除术”,术后消炎对症治疗,肛周肿痛剧烈,行走困难,影响患者生活、休息。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以“肛周脓肿术后感染”收入我科。
...
伤害专论
九味羌活汤】一名(冲和汤)四时发散之通剂。【组成】羌活 防风 川芎 白芷 细辛 苍术 黄芩 甘草 生地 加生姜三片 葱白三茎,水煎服。
活人败毒散
治伤寒温疫,风湿风眩,拘蜷风痰,头痛目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老人小儿皆可服。
【组成】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白茯苓 桔梗 人参各一两 甘草五钱 以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人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或沸汤点服,烦热口干,加黄芩。
【集注】赵羽皇曰:东南地土卑湿,凡患感冒辄以伤寒二字混称,不知伤者正气伤于中,寒者寒气客于外,未有外感而内不伤者也,仲景医门...
《伤寒论》条文三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
儿童胃肠道感冒用藿香正气水
药品名称】藿香正气水【处方组成】 广藿香油、大腹皮、白芷、紫苏叶油、茯苓、苍术、生半夏、陈皮、厚朴(姜制)、甘草浸膏、陈皮。
【处方来源】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
【性 状】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久贮略有浑浊);味辛、苦。
【功 能】解表化温,理气和中。
【主 治】 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药理作用】本品主要有止吐,镇痛、解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
1.镇吐:药理实验证明,藿香正气水有镇吐作用。
2.镇痛:藿香正气水对醋酸刺激性疼痛反应(扭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