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儿病本气篇 彭子益(民国)
儿病本气篇
发热
小儿手心热、或头身热、脉轻按多重按少,重按比轻按无力,即是中气虚相火不降。切忌寒凉药发散消导药,误用即成大病。善养中气即妥。脉轻按少重按多,重按无力,亦属中虚,手厥阴心包经相火行手心。
人身气化,中气如轴,经气如轮。中虚而胆经相火不降,故头身热,中虚而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不降,故手心热。
如手心热头身热,而脉重按比轻按有力,便是内热停食。
中虚相火不降,冰糖白糖水或黄豆数十粒补中即效,不可用炙草大枣横滞之品。火逆不清火,尺须补中,胆经心包经下降,热自退去,停食者,淡豆豉数十粒以消食,舌有黄胎,口气臭者,停食较重,淡豆豉加重用之,不可用槟榔山楂等力大之品,致伤脾胃。
外感发热,麻疹发热,详下文。
上节为小儿脉法的提纲,用药的提纲,中虚为脉法的提纲,用平和之药为用药的提纲也。小儿脉数,即是中虚。
大小便病
小儿小便忽然短少,即系脾土湿中气虚,须燥湿补土补中,山药扁豆最好,不可重用白术横烈之品。因小儿经脉脆薄,不能任横烈之药。山药又能补肺金以收水气,故为 小儿燥湿补土补中妙品。小儿小便短少,如误服发散消食败火之药,即出大祸。若尿少又发热,其祸更大。凡治小儿百病,总要先问小便长短,若小便短少,大便即泻,便成危险之候。无论何病,小便短大便泻,而发热是为脾虚。用山药扁豆各一二钱以补中补土,利尿燥湿。泻止尿利,发热自退。如时行温燥病起之时,加黄豆二三十粒,以清温燥便妥。倘小便短少大便又泻,发热昏迷,误服散药凉无不热加泻加,风动而死。因根本已虚,又遭攻伐,则根本坏也。凡小儿病无不由根本虚者。根本不虚虽时行病起,亦不病也。尿少便泻发热,虽咳嗽不可加降肺药。尿少便泻为中下虚陷,降肺则中下更虚更陷。倘因而加喘,则下陷又加上逆中败而亡。只须热退止泻,咳即自愈。服山药扁豆之脉,必浮虚也。如脉沉实,便非虚证,黄豆亦不可服。脉实发热,必有停食内热。
小儿大便绿色,一日数次,日久不愈,即土败风起。风者,肝木之病气也。肉桂阿胶即效,或白术阿胶已妥。有阿胶则白术可用。如无他病而大便绿色,必大人乳汁不佳。换食罐头牛奶,或麦粉,或大米粉煮稀糊食之,一二日,大便即黄。大便绿色者,山根如现青色,一面食牛奶面糊,一面食生阿胶一钱自愈。青乃木气失养之象,阿胶善于养木。大便绿色者,虽应服姜附之寒证,亦可加...
发热
小儿手心热、或头身热、脉轻按多重按少,重按比轻按无力,即是中气虚相火不降。切忌寒凉药发散消导药,误用即成大病。善养中气即妥。脉轻按少重按多,重按无力,亦属中虚,手厥阴心包经相火行手心。
人身气化,中气如轴,经气如轮。中虚而胆经相火不降,故头身热,中虚而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不降,故手心热。
如手心热头身热,而脉重按比轻按有力,便是内热停食。
中虚相火不降,冰糖白糖水或黄豆数十粒补中即效,不可用炙草大枣横滞之品。火逆不清火,尺须补中,胆经心包经下降,热自退去,停食者,淡豆豉数十粒以消食,舌有黄胎,口气臭者,停食较重,淡豆豉加重用之,不可用槟榔山楂等力大之品,致伤脾胃。
外感发热,麻疹发热,详下文。
上节为小儿脉法的提纲,用药的提纲,中虚为脉法的提纲,用平和之药为用药的提纲也。小儿脉数,即是中虚。
大小便病
小儿小便忽然短少,即系脾土湿中气虚,须燥湿补土补中,山药扁豆最好,不可重用白术横烈之品。因小儿经脉脆薄,不能任横烈之药。山药又能补肺金以收水气,故为 小儿燥湿补土补中妙品。小儿小便短少,如误服发散消食败火之药,即出大祸。若尿少又发热,其祸更大。凡治小儿百病,总要先问小便长短,若小便短少,大便即泻,便成危险之候。无论何病,小便短大便泻,而发热是为脾虚。用山药扁豆各一二钱以补中补土,利尿燥湿。泻止尿利,发热自退。如时行温燥病起之时,加黄豆二三十粒,以清温燥便妥。倘小便短少大便又泻,发热昏迷,误服散药凉无不热加泻加,风动而死。因根本已虚,又遭攻伐,则根本坏也。凡小儿病无不由根本虚者。根本不虚虽时行病起,亦不病也。尿少便泻发热,虽咳嗽不可加降肺药。尿少便泻为中下虚陷,降肺则中下更虚更陷。倘因而加喘,则下陷又加上逆中败而亡。只须热退止泻,咳即自愈。服山药扁豆之脉,必浮虚也。如脉沉实,便非虚证,黄豆亦不可服。脉实发热,必有停食内热。
小儿大便绿色,一日数次,日久不愈,即土败风起。风者,肝木之病气也。肉桂阿胶即效,或白术阿胶已妥。有阿胶则白术可用。如无他病而大便绿色,必大人乳汁不佳。换食罐头牛奶,或麦粉,或大米粉煮稀糊食之,一二日,大便即黄。大便绿色者,山根如现青色,一面食牛奶面糊,一面食生阿胶一钱自愈。青乃木气失养之象,阿胶善于养木。大便绿色者,虽应服姜附之寒证,亦可加...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儿病本气篇 彭子益(民国)" 的相关文章:
《伤寒论》条文三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
喉痛声嘶及失音的6种治疗方法
一、风寒袭受之喉痛失音某男。35岁。暴感风寒,喉痛声音嘶哑,恶寒无汗,脉紧,舌苔白,稍有咳嗽,乃金实不鸣,当以辛散为治。处方:
水炙麻黄3克,苦杏仁10克,粉甘草6克,炙紫莞5克,射干10克,制半夏10克,信前胡5克,苏叶3克,炒把叶10克。水煎服。
二诊:昨服药后,虽得汗不多,但恶寒脉紧已减,舌苔稍薄,喉痛稍平,声音未复,咳嗽转剧,仍当续开之。
原方去苏叶,加款冬花5克,浙贝母10克,白桔梗7克。
三诊:恙势续见好转,脉舌均已趋平,声音尚未全复,仍有咳嗽,便秘,续用轻剂投之,仍当节制饮食,防避风寒,否则恐其复剧。处方:
苏薄荷3克,净蝉衣3克,苦杏仁10克,白桔梗10克,浙贝母...
骶尾部藏毛窦临床手术治疗20例
骶尾部藏毛窦和藏毛囊肿(Pilonidal sinus and Pilonidal cyst)统称为藏毛疾病(Pilonidal disese),临床上比较少见,是在骶尾部皮内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男性多于女性,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伴有感染时可见恶寒、发热、周身不适。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 南阳市中心医院肛肠科袁泉良 临床上比较少见,是在骶尾部皮内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男性多于女性,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也可表...附子温阳功效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附子是一味重要的温阳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历代医家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伤寒论》112 方中用附子达20方之多,应用范围甚广,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桂枝附子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笔者深研《伤寒论》,常应用经方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同时发现,顽固性皮肤病反复发作不愈,常与人体阳气虚衰有关。皮肤病迁延日久不愈,其根本在于正气不足,此谓“正气”首推阳气,故温阳扶正对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具有重要意义。温阳首选附子,临床应用附子温阳为主.立温阳解表、温阳散寒、温阳化饮、温阳化瘀、温阳清热等法,治疗顽固...感冒(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病例)
一、概述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常见外感病。感冒如见广泛流行,症状较重,则又称为“时行感冒”。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属感冒范畴,流行性感冒等属时行感冒范畴。
本病中医又称“伤风”、“伤寒”、 “冒寒”、“重伤风”、“冒风”等,多因风邪乘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
二、诊断要点:
1、以局部症状为主,主要有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等。
2、全身症状...


wanghong777
xiaoge1072
byfree
COCALEMON84
zwy2215986
flieyang
eastsix
musilinyu
abcdefgxyz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