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痛声嘶及失音的6种治疗方法

一、风寒袭受之喉痛失音
某男。35岁。暴感风寒,喉痛声音嘶哑,恶寒无汗,脉紧,舌苔白,稍有咳嗽,乃金实不鸣,当以辛散为治。处方:
水炙麻黄3克,苦杏仁10克,粉甘草6克,炙紫莞5克,射干10克,制半夏10克,信前胡5克,苏叶3克,炒把叶10克。水煎服。
二诊:昨服药后,虽得汗不多,但恶寒脉紧已减,舌苔稍薄,喉痛稍平,声音未复,咳嗽转剧,仍当续开之。
原方去苏叶,加款冬花5克,浙贝母10克,白桔梗7克。
三诊:恙势续见好转,脉舌均已趋平,声音尚未全复,仍有咳嗽,便秘,续用轻剂投之,仍当节制饮食,防避风寒,否则恐其复剧。处方:
苏薄荷3克,净蝉衣3克,苦杏仁10克,白桔梗10克,浙贝母9克,安南子6克,炒莱蔽子10克,全瓜萎10克,炒把叶10克,水煎服。
四诊:诸症悉减,咳痰未清,再用丸剂调之。爽咽丸6克,每日服2粒。连服4日痊愈。
二、热为风伏之喉痛失音
某女,27岁。因率学生远足,适遇大风,热为风伏,以致喉痛声嘶,稍有寒热,脉则滑数,舌赤有粘苔,是内在亦有痰热也。间有咳嗽,饮食少思,当以轻宣之剂投之。处方:
苏薄荷3克,乌扇10克,炒豆豉10克,黄郁金10克,积壳5克,通草3克,批把叶10克.苦杏仁10克,浙贝母9克,胖大海10克,净蝉衣8克。水煎服,连服2剂。
二诊:喉痛已减,声音稍转,幸寒热得汗已退,唯咳嗽痰多,苔粘脉滑,再依前法加减治之。
原方去豆豉、通草,加白桔梗10克,霜桑M.10克,连服3剂。
三诊:喉已不痛,声嘶十转其八,脉象舌苔,均见平复,饮食起居均佳,以丸剂缓调其善后,爽咽丸10粒,每日2粒。
三、伤燥之喉痛声嘶
某男,33岁。秋燥司令,以远行未饮水,而口于舌燥,旋见呛咳,次日即喉痛声嘶,素察阴虚,故稍燥即呈病态,刻诊,舌赤少苔,脉细而数,口渴喜饮,大便于燥.拟以喻氏清燥救肺法投之。
处方:
空沙参10克,大麦冬10克,A角胡麻5克,甜杏仁10克,粉一甘草6克,生石膏10克,干把叶10克,清水阿胶6克,桑叶10克,胖大海6克。水煎服。
二诊:服药2剂后,自觉轻快,燥渴稍减,舌布新苔,大便行而不畅,续以前法加减治之。
原方去石膏,加炒篓皮10克,浙贝母10克,梨皮10克。
三诊:声音渐转清亮,喉部已不再痛,大便畅行,仍觉渴而喜饮,皮肤干燥,脉尚细数,舌红稍减,宜赓续治疗,因此证不宜久延,延,则有成w之虞。处方:...

▼ "喉痛声嘶及失音的6种治疗方法" 的相关文章:

附子温阳功效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附子是一味重要的温阳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历代医家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伤寒论》112 方中用附子达20方之多,应用范围甚广,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桂枝附子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笔者深研《伤寒论》,常应用经方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同时发现,顽固性皮肤病反复发作不愈,常与人体阳气虚衰有关。皮肤病迁延日久不愈,其根本在于正气不足,此谓“正气”首推阳气,故温阳扶正对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具有重要意义。温阳首选附子,临床应用附子温阳为主.立温阳解表、温阳散寒、温阳化饮、温阳化瘀、温阳清热等法,治疗顽固...

【典籍】《伤寒论》201—300

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20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必鞭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鞭。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205.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

肛周封闭术

  术前       术后
肛周创面整形修复术、肛周封闭术
 
患者:于某
 
现病史:三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红肿、胀痛不适,无恶寒发热,不伴肛周溢脓、溢液,不伴便后肿物脱出,不伴便血,大便一次/日,质中通畅,量可,当时入广州番禺肛肠医院求治,诊断“肛周脓肿、痔”,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痔切除术”,术后消炎对症治疗,肛周肿痛剧烈,行走困难,影响患者生活、休息。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以“肛周脓肿术后感染”收入我科。
...

《伤寒论》条文三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

感冒(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病例)

 
一、概述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常见外感病。感冒如见广泛流行,症状较重,则又称为“时行感冒”。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属感冒范畴,流行性感冒等属时行感冒范畴。
 
本病中医又称“伤风”、“伤寒”、 “冒寒”、“重伤风”、“冒风”等,多因风邪乘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
 
二、诊断要点:
 
1、以局部症状为主,主要有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等。
 
2、全身症状...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