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条文三


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其门。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反(凡)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
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12、伤寒脉浮,医者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14、太阳病,以火...

▼ "《伤寒论》条文三" 的相关文章:

感冒(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病例)

 
一、概述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常见外感病。感冒如见广泛流行,症状较重,则又称为“时行感冒”。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属感冒范畴,流行性感冒等属时行感冒范畴。
 
本病中医又称“伤风”、“伤寒”、 “冒寒”、“重伤风”、“冒风”等,多因风邪乘侵袭肺卫皮毛所致。四时之中,气候失常,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
 
二、诊断要点:
 
1、以局部症状为主,主要有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等。
 
2、全身症状...

儿童胃肠道感冒用藿香正气水

 药品名称】藿香正气水

【处方组成】 广藿香油、大腹皮、白芷、紫苏叶油、茯苓、苍术、生半夏、陈皮、厚朴(姜制)、甘草浸膏、陈皮。

【处方来源】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

【性 状】本品为深棕色的澄清液体(久贮略有浑浊);味辛、苦。

【功 能】解表化温,理气和中。

【主 治】 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药理作用】本品主要有止吐,镇痛、解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抑菌作用。

1.镇吐:药理实验证明,藿香正气水有镇吐作用。

2.镇痛:藿香正气水对醋酸刺激性疼痛反应(扭本法)...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儿病本气篇 彭子益(民国)

  儿病本气篇
发热
小儿手心热、或头身热、脉轻按多重按少,重按比轻按无力,即是中气虚相火不降。切忌寒凉药发散消导药,误用即成大病。善养中气即妥。脉轻按少重按多,重按无力,亦属中虚,手厥阴心包经相火行手心。
人身气化,中气如轴,经气如轮。中虚而胆经相火不降,故头身热,中虚而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不降,故手心热。
如手心热头身热,而脉重按比轻按有力,便是内热停食。
中虚相火不降,冰糖白糖水或黄豆数十粒补中即效,不可用炙草大枣横滞之品。火逆不清火,尺须补中,胆经心包经下降,热自退去,停食者,淡豆豉数十粒以消食,舌有黄胎,口气臭者,停食较重,淡豆豉加重用之,不可用槟榔山楂等力大之品,致伤脾胃。&...

【典籍】《伤寒论》201—300

201.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202.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203.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必鞭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鞭。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205.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

伤害专论

九味羌活汤】一名(冲和汤)四时发散之通剂。
  【组成】羌活 防风 川芎 白芷 细辛 苍术 黄芩 甘草 生地 加生姜三片 葱白三茎,水煎服。
活人败毒散
     治伤寒温疫,风湿风眩,拘蜷风痰,头痛目眩,四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老人小儿皆可服。
  【组成】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川芎 枳壳 白茯苓 桔梗 人参各一两 甘草五钱 以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人生姜三片,煎七分,温服或沸汤点服,烦热口干,加黄芩。
  【集注】赵羽皇曰:东南地土卑湿,凡患感冒辄以伤寒二字混称,不知伤者正气伤于中,寒者寒气客于外,未有外感而内不伤者也,仲景医门...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